前几天手头有点紧,想着自己钱咋管理的,琢磨着存款利息该多少,贷款别被坑了。结果一看账单就懵了,年利率这玩意儿到底咋算的?光听银行忽悠,心里没底儿。干脆撸起袖子,自己动手搞明白。过程还挺好玩儿,从头给你们细细说说。
开头就乱折腾一通
起因挺简单的,上个月工资发了,我想存点钱,又怕利息太少;回头买个车可能要贷款,又担心利息太高一屁股债。先打开手机查存款利率,那些App跳出一堆数字,什么年化3%,听着挺可到底咋算出来的?脑子里一团浆糊,连存款单利复利都分不清,急得我直接摊开纸笔,拿起计算器开始比划。
第一步,我找了个老例子:假设现在手里有10万块闲钱,存银行一年,年利率3%。这利息是单利还是复利?银行没明说,我就先按单利试了试——就是利息不滚利。算法:10万 × 3% = 3000块利息,一年后连本带利是103000。接着又试试复利,就是"利滚利"。结果更晕,每个月利息都能生利息,公式都懒得记,直接拿计算器按:一年后变成103045多点儿。差这几十块,存款选错了可亏大了。搞了一小时,手上全是汗,总算摸清存款这档子事,利息算法跟钱放多久关系不大,就看银行怎么定。
总结时用笔记下来点关键点:存款利息基本就两种玩法。
- 单利:本金生利息,简单不复杂,钱多了算得快。
- 复利:利息再利息,像滚雪球,得用计算器慢慢磨。
存款整体不算太复杂,但贷款那头我就更迷糊了。
接下来搞贷款,算得头都大
存款刚搞明白,转手就得整贷款。我就模拟贷款100万买房,年利率5%,一看银行方案又是等额本息,又是等额本金,听着就头大。赶紧打开电脑,照着那些还款表扒拉。先从最简单的等额本息开始——银行忽悠说这法子每月还一样多。我试着算了第一个月:利息是100万 × 5% ÷ 12 ≈ 4167块,本金慢慢减;到12个月后,总的利息高了点儿,感觉被坑了。
回头再试等额本金——每月本金还一样,利息越来越少。结果更麻烦:第一个月本金多,利息少;但到后头利息降下来。算到发现自己算错了三次,手机自动关机了,气得我把键盘敲得啪啪响。好在坚持下去,总算弄清了:贷款比存款累多了,得多算几个月才见分晓。
列个对比点让自己清醒:贷款利息关键在怎么还。
- 等额本息:前期还利息多,后期减;银行爱用,利息高些。
- 等额本金:前期压力大,但整体利息少;适合我这种想省钱的。
算完贷款我已经半死不活,但存款贷款的差别必须整明白。
存款和贷款比一比,立马就透了
折腾到这儿,我终于能放一块儿看区别了。存款利息是拿钱生钱,银行给你好处,越早算清越省事;贷款利息是你掏钱,银行赚你的,越晚还利息越多。我拿例子验证:同样10万块,存款按复利3%一年赚约3000;贷款100万5%,一年光利息就要几万块。差别太大,存款能攒点儿零花钱,贷款不慎重就掉坑。
整个实践过程花了我一周末,把记录整理进笔记本。现在懂了:年利率核心就是本金乘比例再分年分月。存款简单,别被复利搞晕;贷款关键在还款方式。一下子踏实了,记账理财也不怕被忽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