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搞小买卖栽的跟头,够我出本《赔钱百科全书》了。上个月算账发现忙活半天纯利还不到8个点,气得把计算器都摔裂了缝。今儿必须把利润率的猫腻扒干净!
开张头个月就撞南墙
当初盘下奶茶店时光琢磨着:"一杯卖15块,成本撑死5块,这不躺着赚钱?"真干起来才发现原料三天两头涨价,珍珠粉圆上周还28一包,昨天供应商咧嘴一笑:"姐,现在35了"。光盯着杯子里那点玩意儿,电费水费房租全算漏了。
月底拿着账本傻眼了:单杯成本明细啪啪打脸:
- 椰果从罐子里舀出来就掉秤,开封十天不用直接发霉
- 暑假高温那周,冰箱24小时吼得比拖拉机还响
- 新来的小妹错把糖浆箱当凳子坐,直接报废半桶
原来利润率=(卖价-所有花钱的地方)÷卖价,少算一项就翻车!
在菜市场开悟了
后来改行弄果切摊子才开窍。跟着卖鸡蛋仔的阿姐偷师:她面粉罐永远只装半天用量,说"卖不完顶多亏半罐,总比放潮了全扔强"。这招绝!学她把西瓜切四分之一摆着,卖完再切,当天损耗率直接从30%降到8%。
更绝的是用价格梯子试探:
- 上午刚开市,草莓切盒敢卖28
- 中午放"第二件半价"牌子引流
- 临收摊前半小时直接买一送一
同样的货玩出三种利润率,卖相最差的尾货反而拉高了整体收益!
栽过最痛的坑
真正让我半夜疼醒的是中秋礼盒惨案。想着过节多囤300盒糕点,供应商拍胸脯说:"卖不完我原价收回!"结果人家卷钱跑路,库房里堆成山的盒子三折甩给菜鸟驿站当员工福利。
血泪教训刻脑门上了:
- 采购量大≠成本低(卖不动就是负资产)
- 口头承诺比薯片还脆(没押金条款全是废话)
- 利润率要算库存成本(积压三个月等于白干)
现在记账本封皮印着大红字:利润率=能变成钱的才叫利润!死钱烂在仓库里,账面利润再高也是皇帝的新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