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会计习题册的时候,看到那堆借贷题又头皮发麻。账本摊开半小时,盯着那几笔业务死活分不清谁借谁贷。气得我把笔一摔,这玩意儿简直反人类!
一、瞎折腾阶段
先按死记硬背的路子硬啃:资产增加记借方?行,现金进货我就哐哐写借现金。扭头看见题目里“偿还短期借款”,立马懵圈——还钱现金变少了,那该记贷方?可负债减少又该记借方…直接死循环,脑子里的借贷符号像陀螺似的转,账本涂得跟鬼画符没两样。
- 现金买设备:记借固定资产,贷现金
- 收到客户欠款:记借现金,贷…应收账款?不对!应收账款减少该记贷方?
- 还银行钱:记借短期借款,贷现金?等下现金减少了…淦!
账本撕了三页,键盘差点被我捶出坑。老会计说的“有借必有贷”像念经,越念越晕。
二、摔本子换思路
把习题册甩墙角深呼吸,突然想起高中物理老师骂我:“死记公式顶屁用!看本质!”干脆抛开所有规则,抓支红笔在草稿纸上画桶:左边画个“钱桶”(资产),右边画个“债桶”(负债+所有者权益)。
接下来魔幻操作来了:
- 凡是钱桶进水(现金增加),就在左边画↑;钱桶漏水(现金减少),左边画↓
- 债桶加水(欠债增多),右边画↑;债桶放水(还债了),右边画↓
画着画着发现规律:每次动左边钱桶,右边债桶一定跟着动!左边↑配右边↑,就是借钱进来(现金增,负债增);左边↓配右边↓,就是还债(现金减,负债减)。剩下的分录全按这法子套,居然能蒙对七成!
三、捅破窗户纸
好家伙,原来会计的本质就是看钱从哪来到哪去!管他资产还是负债:
- 钱进你家口袋(资产增加)记借
- 钱出你家口袋(资产减少)记贷
- 别人欠你钱多了(应收款增加)记借——毕竟这笔钱理论上该进你口袋!
负债反过来想:你欠别人的钱多了是坏事得记贷方,还债变少了反而记借方——因为还债要掏钱!
拎清楚两句话:进钱/欠条增加都算“占便宜”,记借方;出钱/背债增加都算“吃亏”,记贷方。拿这个逻辑去怼题目,借贷符号哐哐自动蹦出来!
今天做完了三十道分录题,账本居然没撕。点外卖多加了鸡腿——这玩意儿琢磨透了,比背八百条规则好使。记账嘛说到底不就是盯着钱袋子点清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