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琢磨着这年头做企业的都头疼交税的事儿,特别是2019年的增值税新政策一出来,朋友圈里炸了锅。我就想,自己也是个半吊子会计,干脆动手试试看这所谓的抵扣规则到底是啥玩意儿。下面是从头到尾的记录。
先得搞清楚基础
我开始一屁股坐下来,抱着电脑翻来覆去找材料。政府网站上那堆政策文件写得跟天书似的,看得我头大。只能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啃,关键部分我还用手机拍下来反复看。
- 第一步:把整个条例打印出来,糊墙上,没事儿瞟两眼。
- 第二步:找个旧账本,把我自己的小店铺去年的销售和进货记录扒拉出来,想看看这规则咋应用到实际里。
实践中尝试抵扣
材料摆好了,我就动手试水。先看那些能抵扣的项目,规则里说买东西花的钱可以减税,但得看发票有没有啥问题。
- 第一天:翻箱倒柜找发票堆儿,找出几十张去年买东西的单子,分类别贴标签。
- 第二天:按照规则算账,本来以为简单,结果发现好多单子上的金额对不上号,或者日期过期了,一下乱了套。
我急眼了,找个老朋友喝酒顺便吐槽。他骂我笨,提醒我新规定还得查票据上有没有盖章。
- 第三天:再重新清点,该丢的丢,能用的算进抵扣额度里,弄个大表格手动记数。
- 第四天:直接拿模拟数据填税表,算下来居然省了一小笔钱,心里美滋滋的。
遇到的坑和教训
过程没想象的顺溜,踩了好几个雷。比如发票问题,规则说小额消费也能抵扣,但现实里好多商家给的单子糊弄人,我瞎算错了就被系统提醒欠税。
- 教训一:票据真得天天盯,别堆着不管。
- 教训二:数字游戏不能糊涂,找个会计算器帮帮手更靠谱。
为啥这么折腾?还不是去年疫情闹的,我那小店差点倒闭,手头钱紧得要命。研究这个规则后,居然省出一月生活费。现在再看它,也就那回事儿,坚持一点一点来就行。企业兄弟们别怂,花点时间动手练,准能搞懂这个新规则的好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