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我一拍大腿决定考个会计初级证,那会儿我连借贷是啥都不知道,纯纯的零基础。看身边朋友考完工资涨了一截,眼红!当天晚上就翻出压箱底的旧笔记本,蹲在客厅地板上开始查资料。
第一步:先搞明白这证到底考啥
在手机应用商店里下了七八个会计备考APP,刷到凌晨两点才发现核心就两本书:《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第二天直接冲去书店,拎着两本砖头厚的教材回来,翻开第一页就懵了——满眼都是“权责发生制”“资产负债”这种天书词。
硬啃了三天书,差点把书扔进垃圾桶。后来刷到个老会计的短视频,他拿着个苹果说:“别管啥专业名词,你就记住会计是给钱拍照的。”嚯!这句话突然点醒我了。
技巧一:把术语当八卦听- 每天蹲马桶时刷十分钟会计段子:把“应收账款”想成“隔壁老王欠我的两百块钱”
- 用红色便利贴把教材里的装X词汇全标出来,早中晚各念三遍当咒语
- 在厨房煮泡面时开着网课当背景音,突然有天听懂增值税就像给商品戴了顶隐形帽子
第二步:做题做到走火入魔
九月份开始掉坑里了。淘宝二十块买的真题库打印了半箱A4纸,每天逼自己必须做完三十道题才准吃晚饭。有次做借贷题做到半夜,梦见自己变成计算器被数字追着打。
技巧二:错题本才是亲爹- 花15块钱买的网格本专门记错题,用绿笔写错误答案,红笔写正确思路
- 每周末把错题剪下来贴冰箱上,开冰箱拿饮料就被迫复习
- 把常错知识点录成骂人音频:“刘大明你又把折旧算成直线法了?!”
第三步:考前发疯冲刺
今年三月份进入癫狂状态。把经济法重点抄在透明桌垫底下,吃饭时盯着看;洗澡间瓷砖用白板笔写满计算公式;连手机锁屏都换成“劳资一定能过”。考前一晚紧张到抱着教材睡觉,封面上全是口水印。
技巧三:把自己当考试机器- 淘宝9块9买了个考场同款计算器,连打王者都带着练手速
- 每天早八点准时用闹钟模拟考试铃,掐表做题憋着不上厕所
- 把两本书重点揉成五十张小抄(纯心理安慰,没敢带进考场)
五月份考试当天啃着包子进考场,发现计算器按键被包子油糊住了。全程用考场发的草稿纸手算,写完一题时手指头都在抖。出分那天蹲在电脑前刷了三小时官网,看到双科70+那瞬间,整个人从椅子上蹦起来撞到吊灯——疼并快乐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