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报名二建那会儿,我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光知道要考三门课,具体考啥、怎么安排时间,脑子里跟浆糊似的。要不是后来硬着头皮理清楚,差点就白交报名费了。
第一步:抓重点科目框架
先翻烂了官网的考试说明,又逮着去年考过的同事问。三门课必须同时过线:法规、管理,再加一门实务(我选的建筑)。最要命的是实务,120分里案例分析就占了80分,全是硬骨头。
第二步:拆解章节啃骨头
我把教材目录拍在桌上,拿红笔圈出高频考点:
- 法规重点抓第三章「承发包」和第四章「合同」,那些数字罚款金额背得我梦里都在念
- 管理死磕进度和成本计算题,画了上百遍横道图
- 实务直接按案例题型来,模板本写了半指厚
冲刺期的笨办法
俩月手机里短视频软件全删了:
- 早6点雷打不动背1小时书,上班路上用题库APP刷错题
- 午休躲车里听实操课,拿外卖筷子在地上画施工流程
- 晚8点开始模考,用闹钟卡死答题时间
考场策略定胜负
考试那天带着自制的「急救包」:
- 单选题30秒一题绝不恋战
- 案例题先扫问题再找材料,答案分点标序号
- 半小时专攻计算题,公式默写在准考证背面
最想告诉你们的是——别学我熬通宵押重点(结果第二天考了临时工工资计算,我靠!)老老实实把教材过三遍比啥都强(别问为什么是三遍,问就是血泪教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