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的小饭馆账本乱七八糟,光看水电费就头疼,更别提进货食材那些破事儿了。每天晚上算账,算来算去都没几个钱剩,搞得我天天睡不着。心想这不行,得想办法抠点成本出来,再这样下去,小店迟早关门。
开始研究抠钱路子
我先翻了翻旧账本,发现进货那部分花的银子最多。平时都是靠老板娘的亲戚批发商拿货,价格老是浮来浮去,跟坐过山车似的。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事固定住。干脆去市场晃悠了一整天,挨家挨户地跟供应商瞎聊天,问问其他餐厅咋干的。聊着聊着,发现人家好多都搞什么“预付费制”,就是提前一个月付钱,价格能压得低一点。我觉得这招靠谱,回家就跟老婆说,“咱们试试这法子,省得天天被宰”。
接下来几天,我把所有供应商的单子都翻出来,列了个清单。光大米就三个地方送,价格差了好几毛。我一拍脑袋,定了个规矩:所有原材料只选最便宜的那家,签个简单合同,要求月结预付。刚开始还有点悬,那个经常涨价的蔬菜商不想干,说“预付费风险大”。我就拉着他坐下来砍价,软磨硬泡了半天,答应打九折。然后,我学乖了,开始用个破烂表格工具记录,每月初直接打钱过去。
- 第一步:砍价重新谈,死磕每个供应商压到最低。
- 第二步:预付费签约,保证月月固定价不浮动。
- 第三步:手工记账简化,只用个老式计算器加减。
干完这几桩,进货成本一下子掉了两成。原来一个月乱七八糟算下来得花一万五,现在顶多一万二搞定。但还不够爽,账单里还有乱七八糟的杂费,像清洁用品啥的,老买贵的。
妙招终于憋出来了
有天晚上记账,我查库存记录时发现,老板娘总习惯一次性买一堆东西备着,结果好多东西过期了直接丢垃圾桶。比如那些调味料,每次买多了用不完就废了。我一琢磨,这不就省钱绝招吗?干脆换个小思路:每次只买够用一周的量,钱不多花还能少浪费。简单一招搞定——按需采购,绝不囤货。
马上行动,我把所有库存盘点了一遍,列了张单子:米面油酱这些大件,还是按月预付;但零碎货像一次性筷子、纸巾,改成每周去菜市场少量买。这样一来,不用再担心东西烂在仓库里。我手把手教员工操作:每天早上简单点货,缺啥补记账直接用个手机小软件记录开销。
折腾半个月后,效果看得见。月末对账时发现,浪费成本直接减了一半多。以前每月光过期货就得损失两千块,现在控制下来只亏五百。加上预付费那一套,总体成本省了快三成。老婆开玩笑说,“你这抠门鬼,连垃圾桶都变干净了”。我也乐呵,账本清清楚楚不说,小店现金流转过来了。
为啥我这么使劲?前年疫情那会儿,我就吃过亏。当时开个外卖店,账本不清不楚的,进货成本飙上天。结果月底一核算,本钱全贴进去,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差点被房东赶出去。那阵子天天睡不硬是靠社区救济过活。后来换了这法子,小店稳当了,回头想想,早该学乖。现在遇到麻烦事,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省钱一招搞定”,少折腾多省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