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柜子找文件,突然抖搂出三年前那本被翻烂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再瞅瞅桌角堆着的一摞写满红叉叉的旧真题卷子,心里头就想起当初啃选择题的日子。那时候是真抓瞎,做十道能错六道,红笔画的叉子密密麻麻跟蜈蚣似的爬满纸。气急了把真题集往桌上一摔,心里头直骂这冤枉分丢得太蠢!后来咬着牙琢磨出一套法子,还真给我把分数拽上来了,今天就掰开揉碎讲讲我是咋折腾的。
第一步:差点把真题卷撕了,逼得我开始找病根
记得那是个周末下午,空调嗡嗡响,我摊开一套模拟卷信心满满开刷。结果一对答案,好家伙,15个选择题崩了9个。那红叉子扎得眼疼,卷子被我捏得皱巴巴。瘫在椅子上发呆,心里毛躁得很——有些题明明觉得选对了?我把错题挨个拎出来排排坐,横竖看了半天,突然发现好几个错题都有个臭毛病:题目后半截带个“除...之外”,要么就是“不正确的是”。我脑子里光记着“正确”的知识点,眼睛一扫到关键词就急着选,结果一脚踩进人家挖好的坑里,直接掉“除...之外”那个陷阱去了。气得我差点把卷子给撕了!
第二步:抄起铅笔跟红笔,玩儿命划重点
被坑怕了,我就琢磨着得给眼睛装个“减速带”。下次再刷题,我一把抓过铅笔,读到“错误”、“不是”、“除...以外”这种贼兮兮的词,二话不说直接画大圈圈框住它,还用红笔在旁边狠狠打个“⚠️”!比如题干是“关于资产不正确的说法是…”,我“不正确的”四个字底下那红线拉得能划破纸。这么一通乱画完,再盯着题目看,这些坑人词儿简直像探照灯照着似的显眼!脑子里的警报器呜呜响:“小心!小心!”,选选项的时候整个人都绷紧了弦,手指头悬在答案上空晃悠几下都不敢按下去,生怕又掉坑。
第三步:答案里藏雷?一字一句挖地雷
光是防着题干挖坑还不够,选项里头埋的地雷更要命!碰上那种感觉像是“亲戚脸”的选项——瞅着都挺对,细看就露馅。尤其是什么“绝对正确”、“肯定会影响”、“只要...就”之类的绝对词儿蹦出来,我立马抄起笔在这几个选项后头打大问号“❓”。这招是跟网上吵架学的,专治抬杠!拿不准的时候我干脆搬出大砖头教材,哗哗翻到相关页,瞪圆了眼珠子核对原话。好几次就发现教材写得可含蓄了,“一般情况下”、“通常”,选项里直接来个“必然”,纯属坑爹!
第四步:管闲事,把剩下仨选项当垃圾扒拉
这招是我从高中物理老师那儿偷来的。遇到实在拿不准的题,我逼自己把选出来的那个“宝贝”放一边,撸起袖子当杠精,死磕剩下三个选项。绞尽脑汁想想它们在教材哪个犄角旮旯见过?为啥是错的?挖空心思写个一两句批斗的理由,管它对不对!有一回碰上个存货成本的破题,本来选了“运输费”,又强迫自己“挑刺”其他选项:“保险费?好像也算成本?仓储费...嗯开票前的算?装卸费...教材哪页提过?”这么胡批乱判一通,翻到教材扫一眼,发现自己选“运输费”竟然蒙对了!这反向倒推的笨法子,还真帮我蒙对了好几道题。
第五步:掐表刷题,练出狗鼻子
前面四招练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玩儿命的限时。手机定时器咔哒一按,直接进入生死时速模式!规定自己单选题必须一分钟一个,多选两分钟。刚开始掐表,手心里都是汗,做完一套卷像跑完八百米。但刷着刷着就感觉那题感跟狗鼻子似的冒出来了。扫一眼题干,不用脑子转,身体先自动画圈、打问号;瞄一眼选项里那些“绝对”、“必定”之类的妖怪词,手指头立马就点错误项。特别是多选,掐表逼得我不得不放弃死磕的臭毛病,模棱两可的一律先放着,回头再收拾。这么逼自己,考试时候做选择题还真跟开了1.5倍速似的,贼顺溜。
哆嗦一句
这五个土法子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秘笈,就是我当初一边骂娘一边摔笔逼自己硬磨出来的。核心就一个字:狠!狠心标记题干关键词、狠心质疑选项、狠心逼自己找错误、更得狠心掐时间。这么折腾几套卷子下来,再翻翻自己最初的“蜈蚣爬叉卷”,简直脸红得想钻地缝——那些“冤枉分”可不就是自己傻乎乎往坑里跳送的么!用熟这套组合拳,考试的时候那些选择题看着都透着熟悉感,陷阱在哪,答案往哪儿藏,心里门儿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