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报名时的抓瞎时刻
上周掐着点报完名,打开官网一看教材目录,当场懵逼。十几本书哗列一屏幕,什么《银行业法律法规》《个人理财》《公司信贷》,名字看得我眼晕。心想着"这不得全买回来啃?"赶紧打开购物软件搜索,结果跳出来几十个版本,封皮花花绿绿,价格从二十多飙到一百多,出版社还都不一样,彻底给我整不会了。
网购教材的血泪踩坑
硬着头皮挑了套"官方推荐"销量最高的下单。书到手就傻眼了——《风险管理》那本,第一章满页都是复杂的数学公式,什么β系数、方差协方差,看得我太阳穴突突跳;翻到《个人贷款》更离谱,案例里客户收入证明要求写得模棱两可。我拍桌子吐槽:"这玩意儿考场上让我怎么答?纯纯误导人!"五百多页的书差点直接扔进垃圾桶。
厚着脸皮找老师救命
实在没招,在朋友圈哀嚎了一嗓子。没想到以前考过证的老同学给我推了个张老师微信,说是某财经大学带金融课的老江湖。我赶紧舔着脸加好友,把教材封面和目录全拍过去。张老师直接甩了条语音过来:"哎哟你这套是给全日制学生打基础的,知识点太散!考证就得用精简干货。"
三本神书的保姆级安利
他直接发来三个书名让我照单抓药:
- 《应试精讲》:巴掌厚的小册子,直接划重点。"像这种标红的章节,去年考了7道单选",翻到第四章果然用荧光色标着"存款保险条例"考点
- 《法规考点速记》:活页设计贼拉实用。比如反洗钱那块,把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上报这些条款全拆成流程图,贴满便利签的死记硬背直接下岗
- 《真题拆解手册》:考过的题都按知识点分类。我才发现公司信贷里"授信额度测算"居然年年考,答案解析还把往年错误答案陷阱用红框框标出来
真香现场和人间清醒
连夜下单新教材,收到立刻对比。原先那本《公司信贷》啰嗦了二十页讲企业财务分析,新书就四页纸搞定,表格对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旁边还批注"计算题必考项"。做真题时更绝——有道押题卷里的信用证流程图题,跟去年考场真题相似度90%,连坑位都一模一样!考完出来整个人飘了,至少10道题直接瞄到过原型。
血泪总结就一句:别学我当冤种瞎买教材!抱紧老司机大腿比啥都强,人家踩过的坑早变成你的捷径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