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被老板指着鼻子骂车间产量上不去的时候,我才第一次认真琢磨"产能"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当时机器轰隆隆转着,流水线上半成品堆得跟小山似的,老板唾沫星子直喷:"天天加班加点,出货量还卡在二百五!你这车间主任吃干饭的?"
硬着头皮查资料
下班回家瘫沙发上开始翻手机。搜出来的解释全是"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比率"这种鬼话,越看越像绕口令。气得我直接把网页关了,改搜"怎么知道车间一天能干多少活",这才蹦出点人话——原来产能就是咱车间满打满算能造出多少东西的上限。
被车间现实打脸
第二天大清早兴冲冲跑去车间贴产能计算表,结果流水线组长老王瞅着表格直撇嘴:"您这理论值写一天五百件,可咱厂里那台破冲压机每两小时就发癫歇菜,模具三天两头修,原材料还断过三次货!" 说着翻开他油乎乎的笔记本给我看:上个月实际平均日产量才二百八,连纸面数字的六成都够不着。
- 机器实际干活时间 掐头去尾不到12小时
- 返工件占了总产量 七分之一
- 模具更换能把流水线 卡住仨钟头
蹲在车间死磕
后来三天我就扎根在流水线边上蹲点。拿手机掐表算时间,发现光等物料配送就能耗掉全天十分之一。设备维护的师傅蹲在机器后头抽烟闲聊,五分钟能搞定的调试愣是拖到半小时。最离谱的是质检流程——已经打包好的成品被抽检拆箱,合格品也搞得皱巴巴。
动手治"虚胖"
跟老板死磨硬泡要来三万块,先干三件事:
- 给三台老机器换二手备件减少停机
- 把质检桌直接怼到生产线末端
- 让物料员按分钟级时间表送货
当天下班前统计吓一跳:卡壳时间少了40%,返工件从40件降到15件,日产量第一次摸到三百五。
现在谁要问我产能是我就指着车间告示牌念给他听:"别信墙上贴的理论值,机器实际干活时间×不返工良品率,才是真本事"。昨天老板溜达过来看见产能表哼唧:"早这么干至于被客户罚违约金?"——他背过身的时候我可看见他掏手机给咱车间拍照片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