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发现有些朋友都在聊无形资产评估,说是能挣大钱,我就心痒痒了,心想这玩意儿简单得很,直接冲上去干了。
开始时,我就上网搜了一堆资料,看到一个教程说“估值就是用简单公式算”,我还挺得意地照着做。谁知道,这第一个坑就冒出来了:我以为随便找个数据就能套公式,结果胡乱选了个品牌,用了几个免费报告的数字,估值出来高得离谱,发到群里,被人笑话是“小白瞎搞”。新手最容易犯这毛病,数据来源不靠谱,全是水分,根本用不了。
中间我学会了验证数据
被坑惨了后,我开始长记性,决定一步步重来。我翻书问人,发现得自己动手核实信息,比方说查查这品牌的真实销量。我找了几家靠谱的公司,软磨硬泡问数据,又跑到现场盯了几天交易。结果,第二个坑又来了:我以为数据拿到手就万事大吉,偏偏忘了外部因素——那会儿经济不行,市场波动大,我算出来的值没几天就崩了,白忙活一场。
调整方法后终于搞定了
折腾到这份上,我才学会别图省事。我重新规划时间,花一个月慢慢做:先理清评估目标,是转让还是投资;再挑简单方法,比方说只盯现金流;我每步都记笔记,实时调整。过程里,我还碰到第三个坑:新手总爱追求高精度,搞复杂模型,结果卡在细节出不来。我直接抛弃高大上的东西,用个傻瓜式表格处理,反倒轻松不少。
整趟下来,收获不小。我总结出个避坑心得:数据要亲自摸透、别当甩手掌柜;方法选简单的、别自作聪明;外部环境常变、定期更新就说白了,新手就是太心急,稳扎稳打就能少走弯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