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发个货,结果差点栽在商品代码上。这事儿得从头说,不然你们真不知道新手外贸人有多难。
一、客户催发货我硬着头皮上
上周接到个美国小订单,卖的是智能保温杯。客户邮件里催得急,我寻思这不就个杯子嘛打包好丢给货代完事儿。结果填报关单那会儿,在「商品编号」那栏卡了半天。
瞎填了个4202920000(随便搜的箱包编码),还跟货代吹牛说「哥们儿门儿清」。结果第二天人家电话直接飚过来:「你这保温杯咋填成女士手提包了?海关查出来要罚钱的!」
二、全网乱搜踩了三个坑
- 坑1:以为编码都一样 百度出来满屏都是8位数,可海关系统非要输10位,急得我对着屏幕骂脏话
- 坑2:被过时信息忽悠 有个2019年的帖子说保温杯都归类到厨房用品,等我兴冲冲填7323940000(不锈钢桶编码),货代发来死亡微笑:「这是工业零件号」
- 坑3:按材料瞎蒙 想着杯身是304不锈钢,就找金属制品类目填7323909000,海关系统当场弹红提示「禁止出口」——原来带电池的杯子根本不算普通金属制品
三、直接杀到海关办事处
眼看船期要耽误,我揣着保温杯冲到报关大厅。工作人员拿着杯子一掂量:「带电热装置的容器归8516799090,你这杯子带温度显示屏?那得再加个8517622900的零件码」。当场给我整懵了——敢情一个杯子要拆成两个编码报关!
血泪总结
- 别信搜索首页的「万能编码」,海关系统年年更新版本
- 带电的、带磁的、带液体的产品必须查海关最新归类目录
- 最靠谱的办法:拿样品去当地海关预归类(别像我这样先斩后奏)
昨儿终于把货发走了,你们猜怎么着?运费账单比预期多了两千块——因为带电产品要走特殊物流渠道。外贸这行,不懂商品编码真是走一步挨一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