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股票论坛,看见一堆人说“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才值得投”,听得我一头雾水。啥是净资产收益率?听着就唬人。回头扒拉自己手里那点股票,压根不知道这玩意儿怎么算,更别说分析企业赚不赚钱了。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步:翻财报,找那仨关键数字
我是真懒得看长篇大论的财报,密密麻麻跟天书似的。硬着头皮打开某家公司的年报(具体哪家就不说了,省得说打广告),直接翻到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 “净利润”:这个好找,利润表那个大大的数字就是,写着你辛苦一年最终落到口袋里的钱数。
- “股东权益”: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标着“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那个数,大概就是公司总资产扣掉欠别人债之后,真正属于股东的家底儿。
记下这俩数?不行!我发现股东权益这玩意儿年底可能变动大,为了算准点,我特地把年初和年末的股东权益都翻出来,加在一起再平均一下:(年初股东权益 + 年末股东权益) ÷ 2。行,这会儿有基础数据了——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第二步:套公式?原来是除法!
一查才知道,净资产收益率(人家叫ROE,洋气?)公式简单得离谱:
ROE = (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 × 100%
嗨!这不就是把公司赚的钱(净利润),除以股东们平均投的本钱(平均股东权益)吗?乘个100,就是百分比了。
我立马拿出计算器:净利润填进去,除以刚才辛辛苦苦算出来的平均股东权益,啪嗒一按等号,出来个小数。再乘个100,得!百分比出来了。
第三步:光有数不行,得拆开看门道
算出个百分比,一看,哟,20%!挺高?可我总觉得心里没底。隔壁老王说这ROE还能拆开看,像个洋葱,一层层剥开才知道为什么赚这么多。
我又查了查,原来这叫“杜邦分析”(名字听着玄乎,就是把公式掰开揉碎):
- ROE = (净利润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权益乘数)
又翻出年报:
- 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营业收入:看看每卖一块钱东西,公司能落袋多少纯利。这体现“赚钱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平均总资产:看看公司用总资产做生意的效率高不高。一年下来这些资产转了几圈?这管“效率”。
- 权益乘数 = 平均总资产 ÷ 平均股东权益:说白了,公司用了多少杠杆(借钱)。数字越大,说明借的钱越多。这是“借钱玩”的程度。
我吭哧吭哧把这三个小指标算出来,然后乘在一起。还真又绕回之前算的那个总ROE了!这下明白了:比如我发现一家公司ROE高,但主要是靠那个“权益乘数”特别大(借钱多)撑起来的,另外两个很一般。这种高ROE我就得打个问号,万一以后借不到钱或者还不起债,不就得趴窝?还是靠产品本身赚得多(净利率高)或者资产转得快(周转率高)的,感觉更踏实点。
那点小感想
折腾这一大圈,主要心得就一个:别被单一个ROE数字唬住!光看个15%还是20%,跟算命似的。必须动手拆! 拆开了,才知道这好业绩是“真功夫”练出来的,还是“借钱充大头”撑起来的。看财报动手算一遍,比听十个专家分析都强,至少不会被轻易带沟里。算完感觉自己快成财务了,就是有点费脑细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