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部门开会,领导把我做的费用报告甩桌上:“这密密麻麻的数字给鬼看!” 当时脸都烧得慌。回来我就琢磨,这破玩意儿到底怎么整才能让人看明白?今儿把摸索过程给大伙捋一遍。
第一步:跟没头苍蝇似的瞎攒数据
以前我总在月末三天才动手,慌得跟打仗似的。先是翻报销系统导表格,再翻银行流水对账,还得把纸质发票按部门分类。有回贴发票贴到凌晨三点,胶水糊了一手,结果第二天发现营销部的差旅费贴到行政部去了——部门总监拿着报表直接踹开财务室门骂街。
- 痛点1:手工分类必出错,销售部的招待费跟客户公关费永远算不清
- 痛点2:数据打架家常便饭,系统导出金额跟银行流水差三毛钱都能找俩钟头
第二步:被Excel公式逼疯
后来学聪明了想搞自动化。吭哧吭哧写了二十多行VLOOKUP公式,结果季度末换科目编码全废了。有回做全年对比表,公式引用错工作表愣没发现,把2021年数据当2022年报上去。领导指着60%的成本增长率当场掀桌:“咱们公司是集体吸毒了吗?!”
血的教训:表格颜色标记超过五种比彩虹还花哨,下拉筛选藏了仨隐藏列自己都忘了,汇总金额死活对不上。
第三步:偷师IT小弟开窍
上个月帮IT部审服务器费用,看他们用个破透视表十分钟搞定了我半天的话。死缠烂打让人家教了三招:
- 所有原始数据塞同一个Excel工作簿,报销单/付款记录/发票登记全放不同sheet
- 创建数据透视表拖字段:列放月份,行放部门,值放金额
- 加个切片器选费用类型,点“差旅”就只看差旅费,点“办公”就筛办公耗材
最绝的是做个动态图表,领导想看哪个部门直接点部门名,折线图唰就变——老会计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第四步:现在固定这么整
现在每月25号就启动这个流水线:
1. 把所有电子数据按固定模板粘贴进“原始数据”表
2. 更新透视表数据源范围
3. 用条件格式标异常值:超预算的自动变红框,同比暴涨的标黄
4. 打印前删掉无用中间表(避免再出现隐藏列惨案)
核心就一句:原始数据当祖宗供着别乱动,让透视表当苦力干活。
岔个题外话
说到费用对账想起个糟心事。去年想跳槽去同行,面试时吹牛说“精通财务系统优化”,结果对方财务总监冷笑:“你前公司还在用纸质报销?贴的发票边角都让茶水泡烂了。”回家翻报销单,还真有张餐饮发票边角疑似被领导茶杯压过,油渍印子像极了个嘲讽脸——怪不得人家不信我。
后来听前同事说,新来的95后会计把我那套透视表改了改,现在报告能直接投屏到会议电视上动态演示。领导夸“清晰直观”时特意补了句:“某些老同志早这么搞,咱们去年少开多少冤枉会!”行,至少逼走我的手工账时代终于结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