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做成本分析的时候,差点让「边际效益」这玩意儿给坑了。网上教的公式看着挺唬人,实际自己算一遍才发现全是破绽。
踩坑全记录
那天下午盘奶茶店的成本,想着算算促销活动的边际效益。按网上说法:边际效益 =(新利润 - 旧利润)/ 新增成本。新套餐每天多赚300块,但要付2个兼职200块工资,按公式一算:(300-0)/200=150%,当时还挺乐呵。
结果店长直接戳穿我:“你想啥?场地水电物料不要钱?兼职超过3小时还得管饭!”赶紧翻后台数据——新增成本根本不是200。物料损耗多80块,水电多50块,盒饭支出90块,实际新增成本420块!利润300块减完直接变负120块,好家伙,这促销简直是亏本买卖。
为啥公式会骗人
- 把“新增”想简单了:以为只有表面花钱项,实际牵一发动全身,连垃圾桶都得多套几个袋子
- 利润算漏了骨头缝里的肉:顾客挤走老客没发现,算总账还赔了口碑
- 拿放大镜看短期:新招的人干三天就跑路,培训费全打水漂
现在我是这么干的
掏出手机点开计算器:先按住所有新增成本项。外卖打包盒按100单算,突然多50单?立刻加购500个盒子。接着盯死关联影响,新客刷抖音券来的,平台抽成涨到25%?3拉三个月数据跑模拟,发现促销期一过老客流失15%,当场把方案摔进碎纸机。
前天用这套方法盘线上会销,发现多加个抽奖环节根本划不来。1200块的奖品成本看着不多,但客服咨询量翻倍,转化率反而掉5%。要不是把人力成本和时间损耗算进去,差点又掉坑里。
所以真别信那些万能公式,实践里的鸡零狗碎比课本复杂多了。现在我每算一笔账,都当是在菜场挑排骨——得把黏在骨头缝的那点肉丝都抠出来才算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