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公务员个税最新计算方法?
一、公务员工资的个税是如何计算的
公务员“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有些单位盲目地将公务员的工资、薪金总额全部作为计算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基数,致使本来工资水平就很低的公务员又因此多缴纳了一部分个人所得税,殊不知,我国对公务员“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是有特殊优惠政策的。
二、新个税下年终奖个税怎么算
1、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年度奖金的个人所得税适用的税率:年终奖金总额/12后再对应适用税率
年终奖应纳税额=年终奖金总额×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企业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是怎么计算的?
企业所得税核算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企业除应设置损益类科目“所得税费用”和负债类科目“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这两个科目外,还需增加资产类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类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
用通俗的话来讲,会计管“所得税费用”科目,税务管“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由“递延所得税”兄弟来替补。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身”,比如应交税费为100万,税务大叔说可以少交30万,无非就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替身)从应交税金科目中抵减出来30万,反之,税务大嫂说要多交30万,无非就是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替身)先让应交税金增加出来30万。
二、计算项目
1.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事项(这里的纳税调整事项主要包括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3.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说明:公式中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不包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交易的所得税影响)。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关键应理解以下关系:"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金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金额 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具体程序
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如下: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确定暂时性差异,并用未来可税前列支金额分别确定资产、负债导致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还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额;
6.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
四、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企业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结转情况。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结转后“所得税费用”科目应无余额。其账务处理图示如下:
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代码1或4是什么意思?
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代码 用 一位数字表示:0 表示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1 表示依率计征并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 税人,2 表示核定征收并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3 作为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由总 机构汇总缴纳的纳税人,4 表示作为总机构缴纳包括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