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2020,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怎么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1、全年应纳税所得不超过30000元的,税率为5%;
2、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5、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50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35%。
采用超率累进税率方式征收的税有哪些?
采用超率累进税率方式征收是土地增值税; 采用比例税率的税种有:房产税、契税、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部分采用比例税率方式的税种(即混合使用征收方式)有:资源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等)、印花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等)、消费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等)、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等)、关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等)。
2022个人所得税退税今日开始?
退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退的。
从2020年开始,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都是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有个人所得税需要退税的,可以申请办理汇算清缴,然后国家就会把有关退税的款项退到个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中去。
什么样的人可以退税?我们是否退税的前提条件之一,这是我们究竟缴纳了多少个人所得税。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员是无需退税的——也是没有个人所得税可以退的。
能够退税的人是,年度已经预缴税额大于年度应纳税额的人。有的朋友表示,他今年的退税额度达到了惊人的3.5万元。
怎么会有这么多呢?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规则是这样的。
国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收入作为居民综合收入,按年度进行计税。但是这些收入每一笔获得时都要进行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一般来说就是按照每月500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当年的免税额度,超过5000元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比如说1月份工资发放3000元。当月的免税额度是5000元,超出2000元无需纳税。
2月份发放工资7000元,免税额度再增加5000元是1万元,这样1月份、2月份的工资是1万元就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相应的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累积到工资薪金所得中。相应的工资、薪金所得一般不会出现多扣税的情况。
出现的最大概率就是一次性发放几万元的年终奖,比如说2月份发放,免税额度当时只有1万元。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纳税了。
不过,现在年终奖还可以单独计税,有关政策延长到了2023年底。如果多缴了税,可以汇算清缴时退回。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一般是按20%扣税。这样的税率相对较高,很有可能会产生退税。
比如说某一个人2021年的收入是12万元,缴纳了社保、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1万元,还可以享受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额度,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额度,再加上每月1000元的房贷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额度,以及一年6万元的免税额,实际其应税额度只有2000元。按照3%的税率缴税,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60元。
如果说其2021年有一笔1万元的年终奖,缴纳了30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还可以退回240元。
所以说,具体计算还是非常复杂的。
有一些无需补税的人。实际上年收入只要小于等于12万元,如果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话,也就不用操心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是年收入小于等于12万元的人不用补税。需要补税不超过400元的人也不用管的,国家允许他们不用补税。
excel超额累进计算公式?
【excel】MAX函数在个税计算实例的应用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
比如:
注释:
(1)公式在H3输入;
(2)G3为扣除“五险一金后工资”;
(3){0.03;0.1;0.2;0.25;0.3;0.35;0.45}为税率数组;
(4){0;105;555;1005;2755;5505;13505}为对应的速算扣除数数组。
这个公式的意思的是,扣除了五险一金之后的工资,减去个税起征点3500,然后乘以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而用大括号{}包起来的代表数组,所以
(G3-3500)*{0.03;0.1;0.2;0.25;0.3;0.35;0.45}-{0;105;555;1005;2755;5505;13505}返回的也是一个数组,共有7个数值(可能有正数和负数,可能全部为正数,还有可能全部为负数)。但是我们知道应缴税额不能为负数对吧。所以,最后通过MAX函数把这七个数值,额外加一个0值一起做比较,取最大值。
什么是超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的一种。超率累进税率是一种特殊税率形式。实行这种税率,选取课税对象的某一百分比指标为计税起点,将其按百分比高低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部分,并分别规定每一个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百分比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百分比的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课税。同一课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