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简单解释,购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一、可以确定已使用年限
从出售企业获取购入旧固定资产的原始入账发票,以及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账面记录等资料;
剩余折旧年限=最低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
二、不能确定已使用年限
无法取得上述资料的,应当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根据已使用过固定资产的新旧磨损程度、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估计资产的新旧程度,即确定资产的成新率。
折旧年限=成新率*该固定资产的法定折旧年限。
简述设备折旧的含义?
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因耗损而减少的这部分价值在会计核算上叫做固定资产折旧。
这种逐渐地、部分地耗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项生产费用,在会计核算上叫做折旧费或折旧额。
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产品销售后转化为货币资金,作为固定资产耗损部分价值的补偿。
从设备进入生产过程起,它以实物形态存在的那部分价值不断减少,而转化为货币资金部分的价值不断增加,到设备报废时,它的价值已全部转化为货币资金,这样,设备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关注小编不迷路,小编带你上高速~
可以看一下我的主页~~~关注一下派可数据公众号了解~~
如果想学财务知识可以关注派可财务分析公众号。
所谓固定资产折旧方法(Fixed-assets Depreciation Method),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逐渐磨损所减少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也称作物质磨损,是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机械磨损,以及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损耗。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科学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当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现代企业在资产经营中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研究和推出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于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折旧从而加速资金的回收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折旧方法的选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均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种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优点,却忽略了“何时受益,何时付费”的配比原则,特别是在一台设备使用初期和末期要与它的使用高峰期承担相同的折旧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这种方法就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
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
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优点: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
工作量法的缺点:
首先,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
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
最后,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工作量法的优点:
当然,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适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类型:在具体实务中,加速折旧方法又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双倍余额法是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
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
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
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
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
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
适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注:图为派可数据,一天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展示图。
关注派可数据,关注财务可视化分析
如有任何问题,可直接私信小编~~
什么是厂房折旧费?
固定资本(机器设备、厂房等等)在实物形态上可以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则是按照耗损的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因此,为了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把转移到新产品上去的这部分固定资本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及时地提取并积累起来,以备将来更新和恢复固定资本之用。
这种按照固定资本耗损的程度而为它的更新提取准备金的办法,通常叫做折旧。
计算计提固定资产的这部分磨损消耗的资本额则叫做折旧费
如何理解金融中的折旧?
如何理解金融中的折旧?
金融中的折旧简单说来就是折去旧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固定资产随着使,价值也逐步降低,这个降低就是折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全面理解折旧。
一、折旧的概念
折旧一般指固定资金折旧,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费用、商品、利润中的那部分价值,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在一定年限内分摊损耗。
简单说来,你用的电脑,用得越旧,价值越低,这个降低的价值就是折旧,只不过普通的电脑用得再久都可能还有点价值,而金融中的折旧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折完,具体的后面说。
二、折旧的范围金融折旧的范围可以是:房屋、商铺、各种设备(比如点钞机、柜员机、排号机、打印机等等)、电脑、车辆等资产。
三、折旧的方法我们一般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用得最多的就是平均年限法,下图就以增均年限法简单举了个例。
四、折旧的年限折旧有一个最低年限,折旧的时候必须高于最低年限,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
1、房屋建筑物最低年限为20年,比如金融机构、银行网点的商铺要折旧的话最低20年。
2、经营活动有关的工具、家具等最低年限为5年,比如金融机构、银行的沙发办公桌等。
3、运输工具最低年限为4年、比如银行买的汽车、运钞车等。
4、电子设备最低年限为3年、比如金融机构的电脑、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四、案例分析HNTZ实际上从1995年就开始亏损了,到1997年已经连续亏损用年,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该停止交易了,但是HNTZ1995年来始将加速折旧变以一般折旧,直接增加了HNTZ税前利润966万元,从而改变公司被停止交易的情况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责栏中固定交科目下,折旧减少意味资产减少,而在现金流量表中,折旧是加,因为折旧增加了费用,从而减少了利润,而实际上折旧的过程中不涉及现金流出,所以把它加回来。
最通俗的解释,收入减去成本等于支出,折旧属于成本,折旧越多,利润越少,反之折旧越小,利润越少,案例中通过改变折旧方法,从而达到影响利润扭亏为赢目的,现实中还有很多例子,比如ST、SNGF、HBJH、CTCG等都是折旧影响企业利润的案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下。
我是风车一路行,专注银行、理财等,欢迎加个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