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费用、利润这几个门类的科目,借方贷方分别表示什么?
一、费用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增加及贷方,减少记借方;
对于收入类账户,属于损益类,通常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这几个会计科目,也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二、分录如下:借:收入类账户借:本年利润
贷:本年利润贷:费用类账户
若收入大于费用,则表示有利润,此时本年利润的余额在贷方,此时要在借方结转掉
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金额为:收入-费用)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以后分配利润时在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
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等
最终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余额在贷方,表示没有分配的!!
三、
费用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增加及贷方,减少记借方; 对于收入类账户,属于损益类,通常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这几个会计科目,也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关于会计六要素1、资产 资产随处可见,比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仓库里的货物等。资产的概念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但是在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的定义与日常用语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2、负债 总结起来,负债确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一般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以内(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5、费用 有投入才有产出。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生产出产品,为此,要消耗各种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生产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也要发生各项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要支付各种管理费用;为销售产品要支付销售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要支付财务费用;还会发生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支出。此外,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也是一项费用……总之,费用的名堂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它具备3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记录是通过设置“账户”进行的。所谓账户,就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的分类,例如,在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中,有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类账户;在企业的负债中,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负债类账户;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的名称,也称为会计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在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均有具体规定和解释。
利润分配账户借方和贷方各要登记什么?
一、“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年末转来的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和用盈余公积弥补发生的净亏损;借方登记年末转来的当年发生的净亏损和当年分配的净利润,如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向股东分配的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如有贷方期末余额,表示尚未分配完的净利润;如有借方期末余额,表示尚未弥补的净亏损。
二、“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不一定在借方
1、“利润分配”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为贷方余额科目。
2、“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大多是余额在贷方
3、“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大多是余额在借方
4、“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为积累性余额,不是当年实现的本年利润额
5、“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为待分配利润的余额。
6、“利润分配”总分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时,反映的是为弥补亏损
利润类账户包括哪些?
一、利润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账户。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账户、利得(营业外收入)账户、损失(营业外支出)账户等。
利润类账户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反映利润实际情况的账户,如“本年利润”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某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或净亏损金额。
2、反映利润分配情况的账户,如“利润分配”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和比例,对已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金额。
利润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的账户,即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及分配活动的账户,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账户、利得账户以及损失账户等。
二、今天,我们来谈几个简单会账户,希望官方和通俗语言的混杂可以帮助大家。
1.“本年利润”一个计算损益类的账户。期末,“本年利润”的借方:各种费用类账户,贷方:各种收入类账户。
2.“所得税账户”一个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本期所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发生额。
3.“盈余公积账户”一个所有者权益账户。借方:已使用的盈余公积,贷方:从利润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4.“应付利润账户”一个负债类账户。借方:已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贷方:应付投资者的利润。
5.“利润分配账户”一个混合性质的账户。借方:企业已分配的利润,贷方:从“利润分配”转的金额。 总的来说,花钱在借方,有钱在贷方。
利润借方表示什么?
一、“本年利润”的借方表示为本年亏损。
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和利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二、本年利润是权益类科目,如借方余额则表示为本年亏损,如贷方则表示本年盈利的利润.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