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发行股票这事儿,不少人可能觉得挺高大上的,好像就是公司想搞点钱发展,或者让老板们财富自由那么简单。但真轮到自己公司干这事儿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地鸡毛,远没听起来那么轻松。
我记得我们公司当初决定要搞这个,出发点挺实在的,就是缺钱了。不是说账上完全没钱,而是想干的事儿太多,摊子铺得有点大,银行那边贷款额度也用得差不多了,再想搞点大的投入,比如新的生产线、搞个大点的研发项目,手头的钱就显得捉襟见肘。老板琢磨了半天,觉得老是找银行也不是个事儿,利息也是不小的负担,干脆,搞股票发行试试。
筹备阶段的折腾
决定下来容易,真干起来才知道有多麻烦。那段时间,我虽然不是核心财务口的,但在自己部门也跟着忙活了不少。
- 第一步就是内部梳理。要把公司里里外外几年的家底都翻出来,整理得清清楚楚、漂漂亮亮。财务那边是最忙的,加班加点是常态,各种报表、数据核对,还得请外面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确保数据站得住脚。
- 然后是找券商、律师这些中介机构。这帮人专业是专业,但费用也真不低。开了无数次的协调会,光是准备那些申报材料,就能堆成小山。法律文件、业务说明、风险提示,一条条抠字眼,生怕哪里有纰漏。我记得有段时间,我们办公室灯几乎就没怎么关过。
- 接着是路演。就是得出去吆喝,让潜在的投资者了解我们公司,愿意掏钱买我们的股票。老板带着高管团队,还有券商的人,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对着各种投资人讲故事、画大饼。虽然咱不是直接参与路演的,但后方支持也得跟上,各种资料更新、问题解答,也是忙得团团转。
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就是,公司上下像拧紧了发条,每个人都绷着一股劲儿。压力特别大,因为这事儿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
发行成功之后
后来股票总算是成功发出去了,钱也确实筹到了。当时公司内部还挺兴奋的,觉得熬过来了,未来一片光明。确实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新的生产线很快就动工了,研发那边也敢大胆投入了。
但这事儿还没完。成了上市公司,规矩就更多了。信息披露得及时、准确,不能随便藏着掖着。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公布业绩,业绩好了大家开心,万一哪天业绩不股价跌了,那压力更大。还得应付各种各样的股东,他们的要求和意见也得听。
我为啥对这事儿印象这么深?主要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正好负责的一个小项目等着米下锅。要是那笔钱没到位,我那个项目估计就得黄了,手底下几个人可能也得跟着调整岗位。那阵子我天天盼着发行能顺利搞定。看着公司账户上数字的变化,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真不是外人看着那么风光,里面的辛苦和压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就是这么个过程,一步步走下来,挺不容易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