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说说我捣鼓看跌期权这点事儿。一开始我对这玩意儿也是一头雾水,听着就挺悬乎的,什么“看跌”,“期权”,感觉都是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人在交易室里搞的东西。
接触到它,还是因为前两年有段时间,手里捏着的几只票跌得我心慌。那时候就老琢磨,有没有啥法子,能在股票跌的时候,我不但不亏,还能捞点回来?后来瞎看资料,加上听人聊,才知道有这么个叫“看跌期权”的东西。简单说,就是你花点小钱,买个权利,约定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不管那股票跌到多惨,你都能按一个事先说好的价格(行权价)把它卖给别人。
听着挺美是?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给我的股票买了个保险嘛要是觉得哪个票快不行了,或者大盘看着要拉胯,我就去买它对应的看跌期权。要是它真跌了,跌破了我买的那个行权价,那我这期权就值钱了。理论上,股票跌得越狠,我这看跌期权就越值钱。
实践起来是第一步。 我就开了个能交易期权的账户,这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填了不少表。然后就开始找目标。我记得第一次是盯上了一个我觉得基本面有点悬乎,技术图形也走坏了的票。我就去找它的看跌期权合约,选了个大概一个月后到期,行权价比当时市价低一点点的合约。为啥选这个?因为便宜点,我想着先试试水,亏了也亏不了多少。
然后就是下单买入。 付了笔钱,这笔钱叫权利金。付出去之后,这钱基本上就是要不回来了,除非你这期权后来涨价了,你再卖给别人。接下来就是等。 天天盯着那股票的走势,心里默念“跌跌跌”。
结果?第一次尝试并不顺利。 那股票晃悠了几天,没怎么大跌,反倒是我那期权合约,眼瞅着一天天接近到期日,价值就跟冰棍似的慢慢化掉了。这就是期权的时间价值损耗,越临近到期,时间价值越少。快到期了,那股票价格还是比我选的行权价高,这看跌期权就成了一张废纸,我那点权利金算是打了水漂。
这回之后我就琢磨,光靠猜方向买看跌期权,风险也不小。 时间点和下跌幅度都得看准,不然权利金就白瞎了。后来我又研究了别的玩法。比如,如果你手里已经有某个股票了,怕它短期下跌,可以买个对应这股票的看跌期权。这样万一股票真跌了,你股票上亏的钱,能从看跌期权赚的钱里补回来一部分。这叫保护性看跌策略,相当于给你持仓加了个保险杠,少亏点总是好的。
还有一种是反过来,卖出看跌期权。这又是一种思路。就是你觉得某个股票跌不到某个价位,或者你本身就愿意在那个较低的价位买入这只股票。那你就可以卖出以这个价位为行权价的看跌期权,收一笔权利金。如果到期时,股价真的没跌破那个价,那这笔权利金你就稳稳赚到手了。但风险在于,如果股价真的跌破了行权价,买家选择行权,你就必须按照那个较高的行权价买入股票,不管当时市价多低。这等于说,你得有接盘的资金准备和意愿。
我自己后来也试过卖看跌期权。 找些我觉得比较稳健、跌也跌不到哪儿去的蓝筹股,选个比较低的行权价,卖出看跌期权收点小钱。大部分时候确实能赚到权利金,因为股价真的没跌那么惨。但也确实遇到过“黑天鹅”,市场突然恐慌,股价哗一下就掉下去了,只能硬着头皮按约定价格接盘,有时候接过来就是浮亏状态。
我捣鼓看跌期权的体会就是:
买看跌期权,主要是预期股价会下跌。优点是亏损有限(最多亏掉权利金),潜在收益理论上可以很大(如果股价暴跌)。缺点是胜率不高,而且有时间价值损耗,得在到期前股价如期下跌才行。
卖看跌期权,主要是预期股价不会大跌(至少不会跌破行权价)。优点是能赚取权利金,只要股价不跌破就行,胜率相对高一些。缺点是潜在亏损可能很大(如果股价暴跌,你要高价接盘),而且需要占用保证金。
现在我怎么用? 基本上很少单独去买看跌期权赌方向了,感觉那玩意儿对时机和幅度把握要求太高。偶尔会用保护性策略,给盈利比较多的持仓买个“保险”。至于卖看跌期权,也是挑自己比较了解、真跌下来也愿意持有的股票,选个心理价位去卖,赚点小钱,或者说以更低成本(扣除权利金后)接盘。总归一句话,这东西挺复杂,得想明白了再动手,别光看着贼吃肉,忘了贼也可能挨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