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头大的事儿又来了,就是那个利润结转。每年都搞这个,也就那几个步骤,但每次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哪里弄错了,影响的数据。
我自己的实践过程嘛基本上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把账都对清楚
在做结转之前,我肯定得先把这个月,甚至说这一整年的账目都彻底捋一遍。所有的凭证都录完了,银行对账单也对上了,各种收入、成本、费用啥的都确认没问题了。这一步是基础,基础不牢,后面结转出来的数据就是瞎掰。
第二步:结转收入和收益
基础工作做好了,我就开始动手结转了。先动那些挣钱的科目,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还有什么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之类的。我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做一笔分录,把这些科目本来在贷方的余额,全部转到借方去,让它们变成零。然后,这些金额的总和,就记到“本年利润”这个科目的贷方。这样,所有的收入和收益就都汇总到“本年利润”里去了。
- 比如说,我做一笔分录:
- 借:主营业务收入
- 借:其他业务收入
- 借:投资收益
- ...等等所有收入、收益类科目
- 贷:本年利润
做完这笔,那些收入科目就平了。
第三步:结转成本和费用
收入转完了,接着就轮到那些花钱的科目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还有什么营业外支出之类的,都得处理。这个操作跟转收入是反过来的。这些科目余额一般都在借方,我就做分录把它们转到贷方去清零,然后把它们的总和,记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 分录大概长这样:
- 借:本年利润
- 贷:主营业务成本
- 贷:销售费用
- 贷:管理费用
- 贷:财务费用
- ...等等所有成本、费用、支出类科目
这一步也得仔细,把所有该转的都转了,不能落下。
第四步:看看“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
上面两步做完,“本年利润”这个科目就会出现一个余额。如果在贷方,那恭喜,今年是赚钱了;如果在借方,那 leider(德语,可惜),今年是亏了。这个余额就是今年的税前利润或者亏损。
第五步:算算所得税,结转所得税费用
但还没完!有了税前利润(如果是亏损就不用交了,但也得走流程),我就得根据税法的规定算算今年大概要交多少企业所得税。这个有时候跟账面利润算出来的不太一样,可能要做些调整。算好了之后,确认“所得税费用”,也做一笔分录把它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 分录是:
- 借:本年利润
- 贷:所得税费用
这样,“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就变成了今年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了。
第六步:把净利润转到“利润分配”
一步,就是把“本年利润”里剩下的那个净利润(扣完税的),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个科目里面去。如果是净亏损,那方向就反过来。
- 如果是净利润,分录:
- 借:本年利润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做完这一步,这个“本年利润”科目在年底也就彻底清零了,下一年又可以重新开始记录新的利润了。整个年度的利润结转工作就算搞定了。
整个流程走下来,没啥特别高深的,就是繁琐,得细心。每年都这么重复一遍,也算是一种仪式感,把一年的经营成果落袋为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