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脑子一热,想着得提升提升自己,就琢磨着去考个会计师证。一开始真有点懵,到底要考啥玩意儿?感觉周围的人说的都不太一样,有人说三门,有人说六七门,把我给搞糊涂了。
我就自己上网扒拉,到处看帖子、问过来人。嚯,网上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初级、中级、注册会计师(就是那个传说中的CPA),科目都不一样。我琢磨着自己几斤几两,上来就啃最硬的CPA那六大本加综合,估计得把自己撂那儿。所以定了定神,决定先从中级会计师开始搞起。
搞清楚考啥
目标定了,就好办了。扒拉了半天官方的文件和靠谱学长学姐的经验,总算弄明白了,中级会计师,主要就是这三门:
- 《中级会计实务》
- 《财务管理》
- 《经济法》
看到这三门,心里稍微有了点底,但也没敢太放松。听名字就知道,没一个是善茬。
我的备考经历
知道了科目,下一步就是怎么学了。有点笨,就想着老老实实来。
第一步,买书。 跑去书店,或者说是在网上,把指定教材、辅导书、练习册买了一堆。那书厚的,摞起来能当枕头了。当时看着就有点眼晕,心想这得看到猴年马月去。
第二步,硬啃。
《中级会计实务》这门课,我觉得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讲的就是怎么做账,怎么编报表,各种会计准则绕来绕去。这部分内容特别多,又杂,学起来感觉脑子经常不够用。我就先看书,一章一章地看,看完一章就赶紧做配套的练习题,不会的就标记下来,回头再看或者去网上找解答。这一块花的时间最长,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然后是《财务管理》。这门课感觉跟数学有点关系,一堆公式,算什么投资回报、风险评估之类的。对我这种数学早就还给老师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一开始真是抓瞎,公式背了忘,忘了背。后来没办法,只能死磕,把公式抄在本子上,天天早上起来念几遍,做题的时候就对着公式套。慢慢地,好像也有点感觉了,至少知道题目想让你算啥了。
是《经济法》。这门课相对来说,文字性的东西多,像读法律条文。什么公司法、合同法、税法等等。这玩意儿就是得记,一条一条的规定,不能含糊。我感觉这门课比前两门稍微轻松点,至少不用算来算去。但记忆量也挺大的,我就把它当故事书看,尽量理解背景,然后把关键点、重点法条反复背。
第三步,刷题。 看书看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疯狂刷题。历年的真题、模拟题,逮着就做。不做题,光看书,感觉跟没学一样。做题能帮你发现自己哪里没掌握也能让你熟悉考试的套路。
一些感受
整个过程挺熬人的。特别是到了后期,天天晚上看书看到十一二点是常事,周末也基本泡汤了,朋友约饭、出去玩都得忍痛拒绝。有时候学着学着就烦躁,真想把书扔了。但想想自己当初为啥要考,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感觉考会计证这事儿,光知道考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每一门课背后都是一大堆知识点,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去练习。没有捷径,就是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现在回过头看看,那段日子虽然苦,但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至少现在再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了。这就算没白忙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