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公司的管理费用这块儿有点糊涂账,钱花出去了不少,具体花在哪儿了,有时候一问起来就得翻半天单子,效率太低了。所以我就琢磨着,得把这个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好好弄一下,自己动手实践一把,清清楚楚的,心里也有底。
开始动手前的准备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就先把过去几个月的账本和凭证大概翻了翻,心里有个谱,看看大头都花在哪儿了。我知道这事儿不能想得根据咱们公司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梳理大类,再掰扯细项
我先把感觉最大头的几块拉了出来:
- 人工成本这块儿:这肯定是管理费用的大头。我就想,不能光一个“工资”就完事儿了。得细分,比如管理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还有别忘了交的那些五险一金(公司承担部分),甚至有时候请临时帮忙的人,那个劳务费也得单独列出来。这样一看,人工成本具体构成不就清楚多了?
- 办公日常开销:这也是个杂项聚集地。我把它拆成了几个小块:办公室租金(要是自己的房子就没这项了)、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办公用品(什么纸笔文件夹这些)、通讯费(公司座机、宽带费啥的)、还有电脑耗材和维修。这么一分,日常开销去向就清晰了。
- 差旅交通费:管理层或者行政人员出差开会啥的,这也是一部分开销。我就设置了交通费(机票火车票打车费)、住宿费、出差补贴这几项。
- 业务招待和会议:这块也得管起来。我设了业务招待费和会议费两个科目。招待费就是请客吃饭送礼品啥的,会议费就是开会场地、材料这些开销。
- 折旧和摊销:办公室设备、管理用的软件系统,这些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每个月都得算折旧费和摊销费,这也不能漏了。
我还考虑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比如培训费(管理人员的培训)、车辆使用费(公司车的油费、保养费)、印花税这些,都单独设了科目,虽然可能金额不大,但做到明细总是好的。
跟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光我自己想还不行,我还特意找了财务和行政部门的同事,一起过了下我梳理的这些科目。他们毕竟是具体经办人,更能提出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家碰了碰,确认这些科目设置是不是合理,有没有遗漏,或者是不是太细了反而增加工作量。
实践落地与持续调整
科目设置好之后,就开始实际用起来了。要求报销或者记账的时候,就严格按照这个新的明细科目来归类。刚开始肯定有点不习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跑了一两个月之后,效果就出来了,月底一看报表,管理费用具体花在哪儿,哪个部分增长快,哪个部分控制得一目了然。
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面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费用类型,或者觉得某个科目设置不合理,到时候再动态调整就行。关键是先搭起这个框架,让管理费用的核算变得有条理。
这回自己动手梳理管理费用明细科目,虽然花了点时间和精力,但确实让账目清晰了很多,对后续的成本控制和分析也打下了好基础。感觉这活儿干得挺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