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我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初是怎么琢磨着考个初级会计证,又是咋一步步给办下来的。那时候也是闲着没事,寻思着给自己找点事儿干,提升提升自己不是?正好听说这初级会计职称好像门槛不高,对以后找工作或者自己搞点小买卖可能也有点用,就动了这心思。
一、摸索阶段:两眼一抹黑,到处问
刚开始,我对这玩意儿真是一窍不通。就知道叫“初级会计”,具体考咋报名,完全没概念。我就先上网瞎看了一堆,各种培训广告看得我脑袋都大了。什么“名师保过”、“零基础轻松学”之类的,吹得天花乱坠。
我就寻思,这玩意儿不能光听他们吹。我就找了几个已经考过的朋友打听,问他们当时是怎么学的,报没报班,哪个老师讲得好之类的。有的说自学就行,买几本教材,刷刷题;有的说还是报个班系统学学,有人带着不容易走弯路。
二、决定报班:货比三家,试听是关键
听了一圈下来,我琢磨着自己这自制力也就那样,没人管着估计看两天书就扔一边了。所以还是决定报个班。这下问题又来了,市面上培训班也多得很,什么网课,面授班,价格也是五花八门。
我当时做了这么几件事:
- 先看大纲和教材:我去书店翻了翻那两本官方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那《初级会计实务》看得我头都晕了,感觉自学难度不小。《经济法基础》还好点,都是文字,但条条框框也多。
- 重点考察网课:因为我平时上班,面授班时间上不太好凑,所以主要看的是网课。网课的好处就是时间灵活,能反复听。
- 疯狂试听:这是我感觉最重要的一步!几乎所有机构都有免费的试听课。我就把市面上名气大点的机构的试听课都找出来听了一遍。重点听什么?不是听他讲得多高深,而是听这个老师讲课的风格你喜不喜欢,他讲的东西你能不能听懂,思路清不清晰。有的老师讲得太快,跟念经似的;有的老师讲得太慢,听着容易犯困。我就找那种说话不快不慢,能把复杂问题用简单话说明白的老师。
- 看课程服务:除了老师,我还关注了他们有没有答疑服务。毕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没人解答可不行。还有就是有没有配套的练习题、模拟卷之类的。
综合比较下来,我选了一家价格适中,试听课感觉老师讲得挺明白,而且有专门APP可以刷题答疑的网课。没选最贵的,也没选最便宜的,就选中等偏上,感觉性价比高点的。
三、学习过程:啃书、刷题、做总结
报了班之后,就算是正式开始了。我的学习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跟着老师进度听课:先把基础班的课程踏踏实实听一遍。老师讲到哪,我就看到哪。听课的时候,我会准备个笔记本,把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还有一些解题技巧啥的都记下来。
- 及时做配套练习:每听完一章,我就赶紧把对应的章节练习做了。做题能帮我检验听课的效果,看看哪些知识点没掌握牢。错题我都会重点标记,搞明白为啥错。
- 教材是根本:虽然听课了,但教材我还是会仔仔细细看。因为老师讲课不可能把书上每个字都讲到,有些细节还是得自己看书。
- 疯狂刷题:到了后期,就是大量刷题了。模拟卷、历年真题,逮着就做。尤其是《初级会计实务》,不做题光看书是真不行,很多分录、计算,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熟练。
- 总结归纳:比如《经济法基础》里面有很多要记的东西,我就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或者用思维导图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帮助记忆。
特别强调一下:我发现,学习这事儿,尤其是考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哪怕再忙,也会抽点时间出来看看书或者做几道题,保持那种学习的感觉。
四、顺利上岸:结果还算满意
就这么按部就班地学了几个月,到了考试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谱的。考试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正常发挥。成绩出来那天,两门都过了,不高不低,刚心里那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当初报班的决定还是对的,至少对我这种自制力一般的人来说,有个老师带着,有个学习氛围,效率会高很多。而且选对老师真的很重要,一个能把课讲明白、讲有趣的老师,能让你学习的劲头足不少。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敲门砖,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关键还是得自己下功夫去学、去练。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经验能给正在备考或者准备备考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