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这个德尔菲法,听着挺玄乎,我自个儿也琢磨过一阵子,还真在实际工作中捣鼓过。所以今天就从我自个儿的实践经历,从头到尾给大伙儿捋捋这玩意儿到底是
我咋接触到这玩意的?
说起来,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去了解和尝试“德尔菲法”,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会儿我在一家公司,部门要搞一个新的项目方向,但是,可选的路子有好几条,团队里头,张三说往东李四说往西更有前景,王五又觉得南北通吃才是王道。大家都有道理,也都有各自的经验支撑,一下子就僵持住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老板也头大,怕一拍脑袋定了方向,结果走偏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就在这时候,我记得是一位从外面请来的顾问,还是我们团队一个爱琢磨的小年轻提了一嘴,说:“要不咱们试试‘德尔菲法’?听说这玩意儿能帮助大家统一意见,还能避免一些当面讨论可能产生的偏见。”
我当时一听,“德尔菲法”,这名字听着就跟古希腊神庙似的,感觉挺神秘。于是我就主动请缨,说我去研究研究,然后咱们试试看能不能用起来。
我的实践捣鼓过程
我先是上网扒拉资料,看了不少解释。有的说是什么“结构化的专家咨询方法”,有的说是“兰德公司”搞出来的,还有的扯到了希腊神话。看得我云里雾里的,感觉还是得自己动手操作一遍才能真正明白。
结合我们当时的情况,我理解下来,德尔菲法的核心就是找一群懂行的人,让他们背对背地提意见,然后通过几轮反馈和调整,让大家的看法慢慢靠拢。
于是我就开始张罗了:
- 第一步:确定“专家”人选。 这个“专家”,不是说非得是啥院士、教授。在我们那次实践里,就是我们部门几个核心的技术骨干、产品经理,还有几个对市场比较了解的销售同事。我还特地邀请了两位兄弟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项目,但能从更宏观的视角给点看法。拢共凑了差不多十几个人。
- 第二步:匿名收集第一轮意见。 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把我们当时纠结的几个项目方向列出来,让每个人独立思考,给每个方向打分(比如1-10分,10分最看好),并且必须写出打这个分数的主要理由。最最关键的一点,我跟大伙儿强调了,这是完全匿名的,我收到问卷后只会看内容,不会去看是谁写的,也不会让其他人知道谁写了这样大家就没啥顾虑了,敢说真话。
- 第三步:汇总、整理并反馈。 等我把所有人的第一轮意见都收上来之后,我就开始埋头整理。我把每个方向的平均得分算出来,更重要的是,我把大家给出的“理由”进行了归类和提炼。比如,支持A方向的人,主要理由是1、2、3;反对A方向的人,主要理由是甲、乙、丙。然后我把这些汇总好的信息,不带任何个人倾向地,重新发给了之前参与的每一个人。这份反馈材料里,只有数据和观点的罗列,没有任何人的名字。
- 第四步: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意见征询。 大家拿到第一轮的汇总反馈后,就能看到别人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么想。这时候,我会请他们结合这些新的信息,重新对各个项目方向进行打分和阐述理由。有的人可能看了别人的理由,觉得挺有道理,就调整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可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始判断,并给出了更有力的反驳。我又把第二轮的意见收上来,再次汇总、反馈。我们就这么折腾了两三轮。
整个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个中间协调人,负责传递信息,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确保过程的公正。一开始我还挺担心的,怕大家意见还是五花八门,收敛不了。但实际操作下来,效果还真挺明显的。
的效果和我的一点体会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经过几轮之后,大家对各个方向的打分,那个差异度明显缩小了。 原先可能某个方向有人打2分,有人打9分,到可能大家的打分都集中在6-8分,或者2-4分这个区间。而且通过几轮的理由陈述和互相“匿名辩论”,一些之前没被充分考虑到的风险点或者机会点也被挖掘出来了。
最终,我们并没有完全依赖这个方法得出的“最高分”方向,但它确实帮助我们把几个争议最大的选项给排除了,并且让团队对剩下的几个备选方向的优劣势有了更清晰、更统一的认识。老板做决策的时候,心里也更有底了。
我自个儿琢磨,这德尔菲法好在哪?
- 避免从众心理和权威压力:因为是匿名的,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跟领导不一样,或者跟大部分人不一样而不敢说。想到啥说
- 充分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写理由,这比开大会吵吵嚷嚷地讨论要深入得多。
- 意见的逐步聚焦:通过一轮轮的反馈,大家能看到别人的智慧,也能修正自己的片面看法,意见自然就慢慢往一块儿凑了。
这玩意儿也不是万能的。组织起来挺费劲,得有人专门负责,还得保证参与的人都认真对待。而且如果问题本身太模糊,或者专家选得不对路,效果也可能打折扣。
我理解的德尔菲法,它就是一种有组织、有步骤地去“磨”专家意见的方法,通过匿名和多轮反馈,让大家在不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把各自的智慧贡献出来,最终形成一个相对靠谱的共识。 这玩意儿在做一些预测、规划或者需要集体决策但又怕跑偏的时候,还是挺有用的。至少,比大家坐一块儿拍脑袋,或者被嗓门大的人带着跑,要科学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我当年捣鼓德尔菲法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直观的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