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今儿个咱聊聊这个残疾人保证金的事儿。这玩意儿,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你要是头一次弄,也容易迷糊。我,也是自己摸索了一遍,今儿就把我这实践过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第一步:搞清楚自家有多少“坑”
这第一件事,就得先把自己公司去年的底给摸清楚。不是说别的,就是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这玩意儿得算准了,不是说你随便报个数就行的。一般就是跟你签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都算,那些个季节工啥的,得折算成年平均用工人数。你要是用了劳务派遣的,那得算到派遣单位那边去,咱这儿就不算了。
我当时,就让财务和人事把去年的花名册、合同、工资表啥的都翻出来了,一个个对,生怕漏了或者多算了。这数字是基础,错了后面全完。
第二步:看看当地的“标准线”
有了职工总数,接下来就得看当地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了。这个比例,每个省、市可能还不一样,不是全国统一的。你得去查你们当地最新的政策文件,或者直接打电话问问残联、税务局啥的,他们准知道。
我就直接在本地税务局的网站上翻了半天,总算找到了我们这儿的比例。比如,假设是1.5%(具体数字你们得自己查,我这儿就是举个例子)。
第三步:盘点自家“达标”了多少
然后就得看看咱公司去年实际安排了多少残疾人就业。这也不是说你随便找个人就算数的。得是正儿八经录用的,签了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得给人家足额缴社保。这些都得有凭有据的。
我还特地留意了一下,听说有些地方安排一名盲人朋友,可以按2个人算。这个也得看当地的具体规定,别自己瞎算。我当时就核对了一下我们这边有没有这个政策,确保别算错了。
我们公司去年是安排了几个的,我就把他们的残疾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社保缴纳记录都整理了出来,确保都合规。
第四步:找到计算“钱”的基数
这一步也挺关键,就是要找到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这个数,一般就是你单位去年发给所有职工的工资总额,再除以去年的年平均职工人数。有些地方也可能是参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这个也得看具体政策规定,或者咨询清楚。
我们这边是用本单位的职工年平均工资。财务那边算了个数出来,我复核了一下,确保没啥大问题。
第五步:套公式,开算!
好家伙,前面这些数都整明白了,就可以开始算保证金了。我当时琢磨的公式大概是这样的:
应缴纳的残保金 = (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 × 当地规定比例 - 上年度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上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咱举个例子,纯假设:
- 你公司去年职工总数是200人。
- 当地规定比例是1.5%。
- 你公司去年实际安排了1名残疾人就业(假设没有盲人或者其他可以按2人算的情况)。
- 你公司去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是8万块。
那先算差额人数: (200人 × 1.5%) - 1人 = 3人 - 1人 = 2人。意思就是,你还差2个名额没完成。
然后算要交多少钱:2人 × 80000元/人 = 160000元。
如果算出来的那个(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 × 当地规定比例 - 上年度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结果是0或者负数,那就说明你达标了,或者超额完成了,那自然就不用交这个钱了,这是好事儿!
我还特意看了下,如果那个差额人数算出来不是整数,比如0.5人,那也是要按这个差额比例算的,不能说不足一人就不算了。
申报缴纳
算出来要交多少钱之后,就得按时去税务局申报缴纳。现在很多地方都能网上申报了,方便得很。我当时就是在电子税务局上操作的,把那些数据填进去,系统也会帮忙算一下,跟自己算的对对,没问题就提交了。
整个过程下来,就是要细心,把每一个需要的数据都搞准确了。特别是各种“上年度”的数据,别用错了年份。还有就是,一定要关注你们当地的最新政策,因为这些比例、计算基数,有时候会调整。
这就是我整个折腾残疾人保证金计算的过程,希望能给正在头疼这事儿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参考。弄明白了,也就那么回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