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固定费用率”这个东西。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挺唬人的,掰开了揉碎了,就是咱们日常经营里头一个挺重要的参考指标。我自个儿也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一开始对这些也是一头雾水,后来吃了点亏,才慢慢琢磨明白。
从一头雾水到有点感觉
记得我刚开始折腾自己那个小工作室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接单子,怎么把活儿干漂亮。至于成本嘛大概知道房租水电是固定要掏的,材料费是跟着项目走的。但具体这些“固定要掏的”占了我总收入的多大比例,心里完全没谱。
那段时间,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月挺忙,应该赚了不少,结果月底一算账,除去七七八八的,到手也没多少。有时候看着单子少,心里发慌,但月底一合计,好像也没亏到哪里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干着,心里总是不踏实。
开始琢磨“固定费用”这回事
后来有一次,一个老大哥点拨我,说:“你得算算你那些雷打不动的开销,在你挣的钱里头占多少,心里才有底。”我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
我先是把我每个月必须得花的钱给扒拉出来:
- 房租:这是大头,每个月都得交。
- 水电网费:工作室也得用,虽然不多,但也是固定支出。
- 一些固定员工的基本工资:如果请了人,那这部分也是跑不掉的。
- 还有些杂七杂八的:比如一些软件的月费、固定的物业管理费啥的。
我把这些加加,就算出来一个“每月固定总支出”。这个数字,不管我这个月是忙得飞起,还是闲得长草,它都基本不变。
咋算“率”?
光知道固定支出是多少还不够,关键是它跟我挣的钱比起来,是个啥情况。这就涉及到“率”了。
我寻思着,这个“率”不就是想看看这些固定支出吃掉了我多少收入嘛那简单,就用我那个“每月固定总支出”去除以我“每月的总收入”(也就是营业额或者销售额)。
我当时琢磨出来的土公式就是:
固定费用率 = 每月固定总支出 / 每月总收入
比如说,我一个月固定支出是5000块,这个月总共收入是25000块。那我的固定费用率就是 5000 / 25000 = 0.2。为了看得更明白,我再把它乘以100%,变成百分比,那就是20%。
这就意味着,我每挣100块钱,就有20块钱是雷打不动地要交给那些固定开销的。剩下80块,才是我用来覆盖其他变动成本(比如材料费、项目提成等)和最终利润的。
这玩意儿有啥用?
自从我开始算这个“固定费用率”之后,感觉对自己的生意掌控感强多了。
- 心里有底了:每个月大概能知道,我至少得挣多少钱才能保本,因为固定费用就在那儿摆着。
- 能发现问题:如果某个月这个率突然变得很高,我就得警惕了。是收入降太多了?还是固定开销里有啥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
- 做决策有参考:比如我想扩大经营,租个更大的地方,那固定费用肯定会增加。我就能提前算算,我的收入得提升多少,才能让这个率保持在健康水平。
这个只是我个人实践中的一个土办法,可能跟教科书上说的那些高大上的财务公式比起来,显得有点粗糙。但对我来说,简单实用最重要。它帮我从一个糊涂账老板,慢慢变成了一个对成本有点概念的经营者。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小经验,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过日子做生意嘛都得精打细算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