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差不多该琢磨个人所得税申报的事儿了。前两天,我手机上“个人所得税”APP就弹了个消息,提醒我2025年的专项附加扣除该确认了,说是这个月月底,也就是31号截止。嗨,这事儿每年都得弄,不弄不行,关系到咱自己的钱包。
打开APP,开始操作
行,每年都得弄,早弄早省心。我就摸出手机,点开了那个蓝底白字的“个人所得税”APP。这APP用了好几年了,界面倒是越来越清晰了。
登录进去,这个都熟门熟路了,密码一输就进去了。首页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我一般不看,直接找【常用业务】。我记得往年都是在这个模块里操作的。
点进去,果然,第一个醒目的就是【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图标还挺明显的,一个房子一个小人啥的,挺形象。
确认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点这个【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进去之后,APP还挺智能,它问我是不是要把去年的信息直接带过来。具体来说,就是它会跳出一个页面,上面有我的名字和证件号,然后有个选项大概是“选择扣除年度”,默认就是2025年。下面就有个大大的按钮,写着【一键带入】。
我想了想,我去年啥情况,今年基本也差不多,没啥大变动。比如家里的娃还是在上学,房贷也还在吭哧吭哧地还,老人也得继续赡养。所以我就选了那个【一键带入】的选项,省事儿!
点了【一键带入】之后,它会让你确认一下。弹出一个提示框,告诉你“将复制您2024年度已填写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 我当然点“确认”了。
然后,APP就把我去年填的那些专项附加扣除项目都列出来了。我这儿主要有这么几项:
- 子女教育:孩子上学的费用,这个每年都差不多。
- 住房贷款利息:这个是雷打不动的,银行月月扣。
- 赡养老人:父母年纪大了,这个也是必须的。
我知道还有其他的,比如继续教育(要是自己还在读个研、考个证啥的就能填)、大病医疗(这个希望大家都用不上)、住房租金(要是没买房,租房住的就能填这个)、还有那个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家里有小宝宝的就能享受)。
虽然是【一键带入】,但还是习惯性地检查一遍,万一有啥不对。我一项项点开看了看,比如子女教育,看看孩子的身份证号、入学时间对不对;住房贷款利息,看看贷款合同编号、贷款银行这些信息有没有错。赡养老人的信息也核对了一下,确保都是准确的。
还我的信息都没变,所以检查起来也快。如果你的情况有变,比如孩子上学阶段变了,或者开始赡养老人了,那就在对应的项目里修改一下,也挺方便的,点进去修改保存就行。
提交确认,完成申报
确认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之后,就可以提交了。在列表的底部,一般会有一个“一键确认”或者“提交”之类的按钮。我点的是“一键确认”,然后APP会再次提示你“您确认按照当前内容申报2025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吗?”
点击“确认”后,系统处理了一下,很快就弹个提示,说你已成功提交2025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看到这个,心里就踏实了。一年一度的任务又完成一项。
整个过程下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儿,主要是因为我的信息没啥大变化。如果信息有变动,可能就需要多花点时间修改和填写。但APP操作还是挺人性化的,跟着指引一步步来就行。
大家也别拖延,手机上操作几分钟的事儿,赶紧去APP上看看,确认一下。别忘了,这个月31号截止,万一忘了,影响明年的退税或者少交税就不划算了。早弄完早安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