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盘下街角那家小餐馆的时候,我连土豆进价多少钱一斤都没搞清。开张头俩月差点赔掉裤衩,现在想想都后背发凉——全是成本算劈叉惹的祸!今天就拿我满脑袋包换来的经验,手把手给你搓套算法。
第一次算账比炒菜还烫手
开火前一天我蹲在空荡荡的厨房掰手指头:电磁炉三千二,冰箱五千八,桌椅板凳...算到一半手机响了,供货商催着定首单肉菜。我攥着计算器乱按一通:“先按菜价翻倍卖呗!”
结果?第一周卖出两百份红烧肉盖饭,月底对账反而倒贴七百。切菜时把记账本甩进油锅,气得我徒手捞本子——好家伙!原来青椒涨价那周,我还在卖八块一份的青椒肉丝。
会计表没教会我的事儿
后来跟隔壁王伯要了张成本表,夜里趴收银台重新算:
- 食材成本= (五花肉35斤×14块)+(大米200斤×2块3)...连蔫掉的香菜都得算钱
- 水电煤气= 上个月单子摊开吓死人,后厨那个老冰箱比我还费电
- 人工钱= 请的帮厨小妹每天偷吃三个荷包蛋也得算进去
按计算器的手指都在抖。原先定价18块的招牌饭,光成本就占14块7,这还没算摔碎的碗盘!
现在连垃圾袋都记账
现在每早进货完必干三件事:
- 给食材过秤拍照——菜贩子的秤砣里能藏半斤烂叶
- 打开监控数鸡蛋——昨天发现帮厨偷摸往家里带葱油饼
- 翻垃圾桶——上周倒掉的半桶米饭够喂两头猪
上个月台风天没客人,我跟老婆在店里啃着黄瓜对账本。水电费硬是砍掉三成——原来是冰柜密封条老化,结霜结得像雪山。
说个扎心事实:门口倒闭的五家馆子,有四家招牌菜毛利不到20%。昨天还有个老哥哭丧着脸来收我的二手冰柜,他家糖醋排骨定价26块,排骨涨价后每卖一份倒贴两块五。要我说,开馆子这活儿,算盘珠子比炒勺重要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