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聊学财务时被这两个记账概念折磨的经历。前天对着一堆发票和银行流水发蒙,突然意识到自己连基本记账逻辑都没搞懂——钱到账就算收入?东西买了就算支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第一步:把脑袋清空重来
翻出吃灰的财务教材,发现书里全是拗口的定义。什么“经济资源流转移交”、“服务潜在效益消耗”,看得我直挠头。干脆跑去菜市场买了斤排骨,现场琢磨记账逻辑:
- 老板说月底结账,我先赊着排骨回家→权责发生制立刻记支出
- 当场扫码付款才提肉走人→收付实现制等着付款才记账
第二步:用实际账本练手
拿上个月咖啡店流水做实验。有个公司20号订了50杯咖啡招待客户,约定下月5号付款:
- 按收付实现制:整个10月账上都没这笔钱,只能喝西北风
- 切到权责发生制:20号直接在账本记“卖出咖啡50杯收入500元”
结果月底对账时惊出冷汗——用收付实现制算账,银行存款显示赚了3000块,可库房原料都快用完了还没回款,真实利润连2000都不到!
第三步:搞个对比表
干脆在客厅白板上画了张大表:
- 收付实现制 → 只看钱袋子│简单粗暴│房东催租时最准
- 权责发生制 → 看交易本质│容易头秃│给投资人看真相
拿小卖部进货验证:三月预付全年房租12000元
- 收付实现制:三月账本直接蒸发12000元
- 权责发生制:每月咬碎铅笔头分拆1000元房租支出
打通任督二脉
发现核心差异就三个字:时间差! 现在电脑旁贴着两张便利贴:
- 开发票/签合同 → 权责发生制启动
- 掏钱包/收红包 → 收付实现制记账
今早处理季度销售提成时,终于没把上个月该给员工的5000块错记到本月支出!看来这三天把自己关屋里折腾是值得的——现在查账本终于像看故事书,而不是看天书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