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我在办公室啃包子,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念头:公司这月的账单又糊里糊涂,营业成本到底是啥玩意儿?作为一个算账老手,我自个儿都觉得脸红,赶紧放下早点,打算彻底捋一遍。
说干就干,我先把旧账本刨了出来
我翻出上个月的发票和收据堆,盘腿坐地上开始扒拉。第一步嘛当然是找那些跟“卖东西”直接挂钩的费用。比如,我们公司卖文具,我就先瞄进货账单——买铅笔纸张啥的花销,这可少不了。然后随手记了笔账:材料钱是个大头。接着看人工单子,发现工人打包发货的工资也得分进去,总不能白干活?这时候我才明白,营业成本这玩意儿就是跟产品“亲密接触”的直接开销。
再往深处挖,发现一堆藏起来的点
- 第一,生产场地租金和水电费,这容易忽略。我上周刚交的房租单子,它属于日常运营的花费,但跟“制造”相关。我就拍大腿:差点儿没算进营业成本里!
- 第二,运输和物流的钱。翻到快递小哥的结算单,才想起送货成本也得归在这儿。比如一箱货发出去,油费运输都是硬开支。
- 第三,质检和维修支出。有回我们仓库漏雨泡了商品,修东西的花销和损失也算进去,不然咋叫营业成本?
整到这里,我脑门直冒汗——会计小白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日常办公费或管理费混进来。比如买咖啡机的钱,它不算营业成本;但材料消耗或工人加班餐费,必须单列出来。
收尾后,我还闹了个大笑话
为啥我懂这些?因为我也是个从零开始的老油条!前阵子在公司教新人,那小子刚毕业,一脸懵圈。我就把笔记塞给他,提醒“别瞎算账”。没想到第二天,他笑嘻嘻地跑来说:“哥,我这月成本少算了500块,全靠你的点醒!”结果我俩在茶水间,被老板撞个正着,罚写检讨书。现在想起来,那老板抠门劲,光拿这事催加薪,我一气之下把他拉黑了,继续做我的低调博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