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个小活儿,帮朋友公司看店铺数据,盯着满屏幕的数字突然反应过来:诶?天天念叨利润率,到底咋算来着?干脆翻出笔记本开始吭哧吭哧折腾。
第一步:先抓原始数据
顺手打开上个月的利润表,找到三个最基础的数字:总收入(卖货赚的钱)、总成本(进货、做东西花的钱)、所有杂费(房租水电人工推广…全算上)。朋友家卖手工皂,单月数据直接拿来用:总收入5万,总成本2万,杂费加起来1.8万。
第二步:套公式开算
查了下最基础的算法,分两种:
毛利润率 = (总收入 - 总成本) / 总收入 × 100%
净利润率 = (总收入 - 总成本 - 所有杂费) / 总收入 × 100%
拎起计算器一顿按:
毛利润:5万 - 2万 = 3万
净利润:3万 - 1.8万 = 1.2万
净利润率:1.2万 ÷ 5万 = 0.24 → 标红24%
第三步:踩坑实录(血泪史)
刚觉得挺简单,翻旧账发现自己以前犯蠢记录:
- 单位没统一闹乌龙:去年算电商数据,收入按“万元”、成本按“元”输入表格,结果利润率出来900%…差点以为要暴富。
- 成本漏了“隐形成本”:第一次算奶茶店利润,光顾着奶茶粉钱,外卖包装盒+配送费忘加进成本,白激动半个月。
- 百分比和绝对值分不清:跟合伙人汇报时说“利润60”,人家以为是60%,是60块…场面一度尴尬。
检查:别让数字骗了你
算完朋友的数据,多做了两件事:
1. 翻出退货记录:发现退回货品值3000块,赶紧从总收入里刨掉,净利润率从24%掉到21%;
2. 核对成本归属:朋友把新买打包机的5000块也算进当月成本,但机器能用三年,按比例折算只摊了140块——改完净利润又多出4860!
搞完瘫在椅子上啃苹果,心想这玩意儿看着就加减乘除,实际全是细节坑!上回给别人算账,就因为忘了快递费,差点被当成江湖骗子。得,明天得在账本封面拿红笔写:算利润前,先掰手指头数三遍成本项!
(摸出手机拍了下潦草的计算草稿,咖啡渍还糊在24%那个数字上——行,真实打工人画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