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几个会计专业的学弟学妹追着问选题,实在扛不住他们天天私信轰炸。干脆把自己当年踩过的坑全抖出来,也算积点德。
从拍脑袋到撞南墙
一开始我可自信了,抱着电脑刷了三天知网,搜“人工智能”“区块链”这种高大上的词儿。啪!定了题目叫《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信息安全的创新应用》,光看标题能唬住一片人。
结果?跑去跟导师汇报,老头儿扶了扶眼镜问我:“你代码能力咋样?会计数据安全漏洞具体指哪种?区块链底层原理了解多深?”当场给我问懵了。硬着头皮说“我可以学”,导师直接冷笑:“论文就四个月,你现学区块链?换个能落地的!”——得,白熬夜查的三天资料全废。
重来!这回我学乖了
老老实实翻开专业课笔记,把自己懂的东西列了个单子:应收账款管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货跌价准备。又翻出实习单位(某制造业小厂)的账套,发现他们成本核算那叫一个乱,经常用错方法导致利润虚高。
- 误区一:贪大求洋 → 盯着热门词,结果发现资料都看不太懂
- 误区二:凭空捏造 → 题目写个“大数据分析”,实际根本没数据来源
- 误区三:导师雷区 → 完全没考虑导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
这回我先抓着自己实习的案例不放。题目改成《中小企业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困境与对策——以XX制造企业为例》,导师瞥了眼问:“这厂子你熟?数据能拿到?”,我赶紧点头说有实习数据授权。老头脸色马上阴转晴:“这就对了!下周三交提纲。”
血泪换来的实战心得
写的过程又是连环坑。找企业财务要数据,人家只给模糊的大类,细项数据死活不给,说是商业机密。急得我差点去编数据了!死皮赖脸蹲在财务室帮人家整理了三天凭证,才换来部分脱敏数据。结论部分更惨,光提问题被导师打回来三次,非逼着结合政策提具体改进流程,熬夜画了三版流程图才过关。
毕业答辩倒是顺得意外。台下老师一听题目就说:“这个接地气!” 提问环节全在讨论小厂成本核算乱象,有个老师还问我:“你说的这个工厂,是不是XX路上的那家?我去年审计也发现过类似问题!” ——您说巧不巧!
所以真别迷信高大上选题。我隔壁宿舍那哥们,非写《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结果英国准则翻译得驴唇不对马嘴,查重率还爆表。改框架改到崩溃,头发掉得比我还狠。
现在想想都后怕,当初要是死磕区块链,估计现在延毕证都领了。奉劝各位:题目越小,命越长;数据在手,天下你有! 对了,还有个冷知识:我那篇接地气的论文,后来居然被实习工厂的领导要过去当内训材料了——代价是帮领导他外甥免费改了三版课程设计。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