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扒拉手机的时候突然被工作群@了,财务那边扔过来一张表让填预算科目,我盯着那堆数字字母组合直发懵。去年还用的老代码今年全变了,这帮人咋年年改规则?
赶紧打开电脑搜政府文件,最新那个收支分类标准厚得像砖头,下载完PDF我眼都看花了。第一章说什么"功能分类",翻到支出部分一看——好家伙,光"教育"底下就分了十几种,什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教师进修…我寻思着买粉笔的钱该塞哪个窟窿眼里?
- 先试着按老习惯把打印机耗材扔进"办公设备"
- 结果新规定里这玩意属于"商品服务支出-日常消耗品"
- 给实习生发的补贴差点填成"人员经费"
- 翻到附件才发现归"助学金"科目
对着屏幕较劲两小时,表格填了又删。同事老王端着枸杞茶溜达过来,指着屏幕右下角突然冒出来一句:"你用的还是三年前的说明手册?今年这些破事儿财政部出了个动画教程,早就不兴看文字版了!"
跑去官网果然看见个会动的流程图,点开发现把资金流动画成小货车:
- 车头挂着"收入分类"的大牌子
- 货箱贴满"税收/非税/社保"这些标签
- 开到支出站台开始卸货箱
- "一般公共服务"箱子扔进"功能类"仓库
- "工资福利"箱子滚进"经济类"传送带
看完这个突然就开窍了。晚上九点半啃着凉透的盒饭,突然想明白个理儿——搞预算就跟家里记账似的:
- 买菜钱不能记成房贷
- 儿子补习班费不能混进物业费
- 政府花钱也就是把"买菜钱""补课费"换成"国防支出""教育投入"
关电脑前把填错的表全改好了,留了个心眼,把官网教程下载链接扔进部门群,配了句:"明年谁再问预算科目,直接把这个摔他脸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