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偶然的。去年,我开了个小工厂,主要搞点定制服装加工。开头顺风顺水,没几天就出问题喽。订单一多,成本蹭蹭涨,但我搞不懂到底是啥玩意儿在烧钱。材料费、水电费全瞎花钱,月底算账一看,利润少得可怜。我就琢磨着,肯定有啥招数能管管这混乱。
问题来了咋办?
我挨个问厂里的伙计们,大家七嘴八舌的,谁也说不到点子上。老张头儿提了一嘴:"老板,咱是不是得盯紧那些变动成本?" 我那时头一次听这词,脑子嗡嗡响——变动成本?不就是像布料钱、人工小时费这些玩意儿嘛东西做多了它就跟着涨。可怎么算总量?大伙儿都摇头。我急得不行,跑去网上瞎翻,结果撞到一个公式:变动成本总额 = 单位变动成本 × 产量。这听着挺简单!单位变动成本就是一单活儿耗的料钱和工时费,产量就是做出来的东西数。我立马拿笔记下来,想着试试看。
动手实践过程
我先把厂子里上个月的账本翻出来,一页页看材料记录。单位变动成本这块儿,我亲自量了一件衣服的布料用量:好家伙,每件要花20块。工时费更麻烦,我得拉住几个工人计时。小明裁布最快,一小时能做5件,每小时人工30块。我掐计算器算了算,单位变动成本 = 布料钱20块 + 人工费30块 ÷ 5件,凑出来26块一件。我看上个月产量:1000件衣服。得咧,变动成本总额 = 26块 × 1000件 = 26000块。
算出来不算完,还得真用起来。我定了个规矩:每天早上开工前,我拉大伙儿开会,念一遍这公式。订单来了?立马估产量,套进公式里比一比实际开支。有次客户追加200件大货,我们瞎忙一通,成本涨得太快。我就拿公式一算:单位变动成本没变,产量加了200件,所以变动成本总额得多出5200块。我一拍大腿喊停:"伙计们,少用点料省省!" 大家减了裁边浪费,还真省钱。
效果咋样?
折腾了俩月,我天天用公式核账。变化大着!最明显是管理顺溜了。以前账目糊里糊涂,现在一看数字清清楚楚,比如:
- 上个月产量1200件,公式算出成本31200块,实际开支31000块,差200块我查出是水电多用。
- 这个月我提前算好加单成本,控制住料头料尾,利润涨了15%。
更意外的是,伙计们干活劲儿头更足。老张头儿笑呵呵说:"老板懂了成本,俺们也少挨骂。" 我乐着回嘴:"可不是嘛这破公式真管用,省心省钱省力气!"
到后来我干脆把这套路教给隔壁厂子。他们搞小家电,乱成一锅粥。我过去一算单位成本,发现人工费太高,产量不稳。照公式一调,半年就省下几万块。整个企业跑得更快,效率刷刷提升。我现在回看,这趟实践值大咧——小成本公式,大效果管理!你们也试试,甭怕麻烦,动手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