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想弄个副业,在小区楼下搞了个小水果摊。刚开张那会儿傻乎乎地以为卖得多就赚得多,结果月底盘账直接懵逼了。看着收进来的三万块钱还挺乐呵,一翻进货单差点心脏病发作——光榴莲批发就砸了两万八!
赶紧翻出小本本,用小学数学功底一通操作:先把当月所有进货单叠成沓放桌上,连烂掉的损耗都算进去,整月总进货开支直接飙到四万三。接着拿计算器猛敲七月份总营业额五万二,减四万三不就剩九千吗?转头就在朋友圈哀嚎"干一个月赚的还不够交房租",结果被开超市的老同学秒评论打脸。
这哥们上来就骂:"你丫把烂梨当鲜果卖?成本能这么算?"
愣了两分钟突然开窍,冲到墙角扒拉出半箱发霉的荔枝——可不嘛这堆腐烂的二十斤荔枝还含在成本里。赶紧翻账本划掉损耗品项,重新列了张有效成本清单:
- 实际售出水果的进货总价:三万七
- 运费加包装耗材:两千八
- 临时雇人看摊的工资:四千整
再把支付宝微信账单导出来,去掉顾客退单的三笔钱,真实营收定格在四万九千五。这回老老实实用营收减纯成本:四万九千五减掉三万七加两千八加四千,蹦出个数字:五千七!
手抖着记下终极公式: 当天毛利润 = 所有成交订单金额 - 已售商品的进货价
当月毛利润 = 实际营收总额 - (当月售出货物成本+直接相关开支)
现在每天打烊前雷打不动做三件事:把烂水果捡出来单独称重,打包盒费用记在便签上贴收银机,微信账单直接筛掉退款订单。每月五号自动生成毛利润报表,上个月愣是把这个数提到了八千二,给新买的电子秤系了个红绸带——这玩意儿现在在我心里比财神爷还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