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正喝着茶,手机突然震个不停。原来之前创业那帮老哥们又吵起来了,就为着谁该当大股东这事儿掰扯不清。我一拍脑袋,这不正好说说民营控股那点事儿么?赶紧翻出笔记本记了一笔:下回得写篇实操记录。
一、问题就是从饭桌上冒出来的
去年中秋那会儿,我拉着五个朋友合伙搞餐饮店。刚开始都拍胸脯说不在乎股份,结果装修到一半,老王突然在群里扔了张股权分配表,说他垫了七十万应该占四成。开面馆的老李当场炸毛:"我后厨三个师傅都带过来了,凭啥你光出钱就比我多两倍?"
看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我赶紧翻公司法条文,这才搞明白民营控股的核心:最终话事权得在创始人团队手里。像我们这种六个股东平分的结构,到融资时绝对完蛋——投资人进来要20%股权,结果六个创始人各占13.3%,谁都不敢让渡股权,全黄。
二、血泪实操踩坑实录
上个月8号真是见识到什么叫股权灾难。店里技术骨干小陈要退股,原本占8%的股份按章程该原价收回。结果财务一算账,去年亏了四十万,8%股权现在只值个零头。小陈当场掀了桌子:"我切土豆切到手抽筋就换回三千块?"
致命失误就三条:
- 股东协议写太糙,退股条款就一行"按净资产结算"
- 没约定竞业限制,小陈出门右拐就去对门店当厨师长了
- 分红机制拍脑袋定的,有人想扩大后厨有人想搞加盟,天天左手打右手
后来我们重签协议时学乖了,直接抄了某连锁茶饮的模板:
- 创始人老王占51%当实控人
- 设了动态股权池,每年按拓店数量调整分红比例
- 重大决策必须三股东联签,防止老王一个人瞎搞
三、现在终于玩明白了
上周三工商变更刚通过,摸着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说三点心得:
第一,控股权不是光看钱
老王虽然砸钱最多,但我们让他签了承诺函:连续三年亏损超20%就必须启动股东重组。现在每次进货老王都亲自去菜市场砍价。
第二,留好调整后路
当初硬是挤出15%做期权池,现在挖来个川菜大师傅,直接给5%股权不心疼。要是像去年那样股东占满100%,加个人就得全员签字。
第三,表决权最能防掀桌
搞了个AB股结构,老王每股算五票。前天地铁口新铺面竞标,五分钟拍板。要是还六人平权?光选址就能吵三个月。
昨儿个巡店看见老王在教新员工挑五花肉,忽然想起去年这时候我们还在为"凭啥他多切两刀肉"打架。股权这玩意儿,分不好比切到手还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