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注会那会儿真叫一个头铁,直接报了会计审计财管三门,心想都是核心科目肯定要一起啃。结果翻开会计书满眼长期股权投资,审计书上突然蹦出内部控制测试,财管又砸过来一堆公式,整个人就像掉进漩涡里打转。不到三个月彻底崩盘,教材上贴满的便利贴像在嘲笑我。
一、血泪换来的教训
第二年学乖了点,听说要"先易后难",果断扔掉审计选了经济法+战略。结果经济法天天背法条背到凌晨两点,战略又全是虚头巴脑的模型,考完出考场就意识到两门都没戏。成绩单出来果然红彤彤一片,坐在书桌前盯着48分的经济法,突然发现税法教材在角落里积了层灰——这玩意儿和会计明明都是算数字的!
二、重新洗牌的顿悟
第三年把六本书全摊在餐桌上,拿着荧光笔边翻边连线:会计里所得税章节刚啃完,立马跳去税法翻企业所得税;看到审计的存货盘点程序,反手就打开会计书里的存货计量;财管成本计算刚列完公式,会计书里成本结转案例直接套用。那感觉就像玩俄罗斯方块突然连上了消消乐!
实践下来最有效的组合拳是这样的:
第一刀砍向会计+税法这对铁兄弟:
- 早上用三小时怼会计长投合并报表
- 下午马上接税法企业重组优惠
- 晚上做套题混着两边知识点
税会差异那张对比表直接贴在冰箱门,每天泡咖啡时瞄两眼。
审计带着战略捆绑出击:
- 背审计流程时把战略的SWOT分析当案例
- 画内控流程图顺便标注战略风险点
- 战略那本薄书直接拆开当审计案例集
考场上看到战略大题提到"存货监盘程序",差点笑出声来。
财管搭经济法收尾:
- 算完企业价值估值模型
- 马上接经济法的上市公司收购条款
- 票据法里贴现计算用财管公式秒杀
考前半个月天天拿财管报表分析案例套经济法里的虚假陈述处罚,自己出题自己判。
三、意外收获的彩蛋
最绝的是考审计那天,卷子上有道15分大题要求设计采购循环内控,我直接把会计里材料采购的分录流程拆解成控制点,还塞了两个战略里的供应商评估指标。出考场听见旁边姑娘哭诉"题目超纲了",憋着笑没敢说这都是会计书第137页的案例变形。
现在书架上那六本被翻烂的教材还按战斗编队排列着:会计税法并肩作战的折角最多,审计战略互相搀扶的书页泛黄,财管经济法这对收尾搭档甚至还夹着当时互相标注的便签条。每次有人问我备考顺序,直接甩过去这张书架照片——比什么攻略都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