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碰上麻烦事儿了。国外客户突然发邮件问我司英文名是不是"Daxin Auditing",因为合同和官网的写法对不上号。我直接懵了——天天用公章都没注意过这个细节。
扒拉公司老底
立马翻箱倒柜找材料。公章砸在桌上仔细瞅,角落里缩着行"ShineWing"小字。打开官网看介绍更离谱,居然出现过"Dashin"和"Shinewing"两种拼法。掏出手机搜索工商登记,全英文页面跳出来个"DAXI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客服电话现原形
电话直接怼到总部前台:“咱家官方英文名到底是”小姑娘支吾半天:“英文文件...都用ShineWing?”刚要挂电话突然补刀:“不过国际业务部好像用Daxin CPAs...”得,自家员工都拎不清。
跟老会计拍桌子
逮住财务部老王追问。老头嘬着茶慢悠悠:“十年前签美企合同用ShineWing,去年港股上市材料写的Daxin。”茶杯往桌上一磕:“较这真干老外知道是咱们就行呗!”
气不过做了个实验:
- 伪装客户发询价函,故意用"Daxin"和"Shinewing"各发五封
- 三家"Shinewing"邮件被当垃圾邮件
- 两家"Daxin"询价单划拉到子公司去
- 前台小妹还问我是哪个"大信"
血泪换来的四个教训
折腾俩礼拜总算整明白了:
- 老外认牌子——英文名乱得像二维码,客户以为遇上山寨货
- 文件签出大笑话——去年澳洲监管函差点寄丢,地址栏"Dashin"写成"Dashine"
- 新人培训抓瞎——总部HR教材用ShineWing,分所培训PPT写DASHIN
- 搜索引擎分尸——搜英文业务时官网排在第三页
上周五硬是按着行政部发了红头文件,公章旁英文名统一用"ShineWing"。现在看见那堆印错抬头的合同还肉疼——光重印费就够买三十杯老王的高级龙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