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级报名需要什么材料,需要用哪些复习资料呢?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要求降低,无会计证也可以直接考初级会计,相信2018年将会有更多考生加入到初级考试大军中。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报名11月30日结束,已经报名的你开始学习了吗?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零基础考生来说,备考之路还是很漫长的。
备考从了解初级会计考试开始
(1)考试门槛低: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限制,只需要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即可报考,无论你大学是什么专业,之前从事哪个行业,只要取得高中学历后均可以报名参加。
(2)考证周期短: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只需要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不占用过多备考时间。所以无论是志在必得的考生,还是想试试水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3)证书含金量高:目前会计市场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混乱,虽然2018年的初级会计报名条件降低,但考试难度会增加,预计会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筛选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作为会计行业的“敲门砖”,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会一路飙升。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计划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必考的证书,也是其他行业镀金的不二之选。
(4)考试科目共两科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分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复习内容多且杂,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需要花不少时间去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级会计实务就是需要反复学习才能看透、看懂,所以在备考中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经济法基础》相对不需要花太大功夫去理解,但该科目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却非常多,很多知识点在学习时还可能会记错。不过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就可以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科目的时间安排比例在2:1相对合适。
(5)题型题量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暂未公布,参考2017年。《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试题全部采用客观题,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点击: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攻略 新手必读
备考需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必须在一年内通过全部两科,所以两个科目哪科落下都不行,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小编建议,整个备考流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入门篇:需要自学教材,可以先了解一下旧版教材,每个章节逐个击破。此阶段需要认真读书,逐步梳理知识脉络和重点,在这个环节应掌握最基础的内容,打好基础,并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重点。
第二个阶段是进阶篇:通过做模拟题印证复习效果,每天做题后都需要总结,将复习重点和不懂的问题做成笔记,与考友或老师交流经验。通过整理错题和知识盲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复习。
第三个阶段为实战篇: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理论基本已经掌握,接下来在冲刺复习阶段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做到融会贯通。做题时要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和标准要求自己,提前适应考试环境,找到考试状态。
备考需坚持到底的精神
你的初级会计职称备考时间能坚持多久?有的同学可能开始信心满满,可中途就不知不觉中断了学习,备考方式再好,态度再端正,中途坚持不下去也是白搭。备考初级会计职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身边的手机、零食等等诱惑又太多,坚持不下去的话,最后肯定没办法通过考试了。
很多考生觉得不甘心,为什么同样是备考,别人在玩自己也在玩,而最后自己却通不过考试。其实不是说备考初级会计就不能玩,而是你玩的时间对不对,备考的姿势对不对。别人学一个小时抵你学两个小时,所以别人玩半个小时,还比你效率高半个小时。所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在备考过程中也很重要。
最后,在备考初级会计路上,希望大家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坚持到底,合理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别等到最后失败的时候,才抱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多努力一点。
初级会计考试报名时需要单位盖章吗?
根据规定,考生在完成初级会计职称报名之后需要打印初级会计职称考生报名表,并提交工作单位进行加盖公章。
在校学生一般是不需要提供单位公章的,但是有的地区需要大家在报名信息表上加盖学校公章的,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当地考试公告。
中级会计全职妈妈怎么报名?
中会报名条件: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是否符合中会考试的报名条件,如下:
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二大点的具体条件: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⑵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⑶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⑷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⑸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有关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
审核报考人员报名条件时,报考人员应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应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等材料。
中会考试报名流程:
登陆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http://kzp.mof.gov.cn/),点击报名页面左下方的“考试报名”。(请用电脑打开IE浏览器(新疆报名系统建议使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进行报名,如果您使用IE10或IE11,请先把系统域名加入兼容视图。)
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点击图片进入报名入口就可以直接报名了。
中会考试怎么复习中会考试需要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大量的学习,一般来说,全职妈妈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花在中会上的时间比较零碎,更重要的是,全职妈妈缺乏实操经验,所以建议全职妈妈报班学习。
关注映课情报课的老学员都知道,映课通过直播和课程方式,其中涉及到会计考试的热点和政策解读、题库推送等,帮助大家理清中会考试的思维导图,只讲重点和难点,及时敦促学员课后练习并及时解答疑问,将备考学习变成日常化,欢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员和全职妈妈考生前来咨询。考中会,在映课,让大家尽量少花时间少走弯路。
最后想说:
花最少的时间做好一件事,选择对的途径真的很重要。
——
我是映课,喜欢就请点个赞吧。
2021招聘对会计人员职称要求?
答案:2021招聘对会计人员来说要求必须具备初级会计及以上职称,一般情况下必须要初级,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经取消,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必须提高一个档次,如果您还没有初级会计职称,建议努力学习考个初级这样的话可以符合要求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难吗?
我不知道网上现在吹的什么风,一个一个都在鼓吹中级会计有多难。
要不是18年一次性三科都过线了,而且都在80+,现在还在信各位的邪呢! 中级中级,你想想也知道难度高不到哪儿去。 网上分为两拨人,一拨说中级职称真的很难,是小cpa; 另一拨是鼓吹无用论者:中级职称有什么好考的,有什么用吗? 先怼后者——抱歉,真的有用。 在下不才,目前在任某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在知乎当然啥也不是,但是我们公司内部升任主管的时候需要竞聘,其中并没直接写明中级会计职称要求。 另外一位同事辗转考取了经济师,在竞聘中却被我比下一头,她的从业时间比我长3年,我是跨行做了会计,她的本科专业就是会计。 我完全相信她的工作能力在我之上,比我实操多了去了,然而我对比起来唯一的优势就是我长得比较漂亮——不不,就是这张证。虽然公司没明确写这项要求,但拿什么证明你的水平? 无非是国家认定的会计中级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对于会计人来说,也是一个突破口,一个对会计行业重燃热情的机会。 毕竟会计这行待久了,人的志气很容易磨没,就算你本身会合并财务报表,但是只做出纳久了,连总账都摸不到,时间久了得过且过。也就把之前学的会计的重点难点抛弃了,只会算个账就很满意。 可是忘记了自己原先的工作梦想是一盘计算器,指点江上,激扬数字的老财啊! 会计人在中级考试中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到更多会计的专业知识。 同时,中级会计师证书可以说是满足了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职位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知识内容。 管入职管晋升,打开知识面,这还说没用? 可能比起来cpa不算有用,但是没有它你的会计生涯也就止步于此了。 然后就是前面说难的家伙们,请注意: 今天我来为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正名!! 它!真的!一点!也!不!难!啊!! 至于跟注会相比我不太清楚了,我目前还在cpa的了解阶段。 简单粗暴按照知识的难度来说,中级的难度相当于注会的40%。 不过如今报考注会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在卡通过人数和分数线了,相信40%这个这个数据只低不高。 至于说中级很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考试性质上: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本身是知识型考试——过分数线就行。 恕我直言,作为知识型考试,难度再高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解决的。 因为它不存在选拔。 既没有人跟人挤破了头的惨烈,也没有智商跟天赋的比拼程度,更甭说面试里的细枝末节了。 管你是青面獠牙还是凶如夜叉,只需要安安静静坐在那把试卷做到分数线就行。 说难的一定不了解公务员考试,有2000:1的报录比的岗位,就是神仙来了考了140+也未必进面,进面都存在被逆袭的很大可能,处处留心做学问,这不比中级考试难多了?
再不济大家都经历过高考,高考上本科跟上顶尖985,211之间的关系大概就是知识型考试和选拔型考试之间的难度区别。 前者过学校的分数线志愿线就录取了,后者却一山更比一山高,分数刷到700的才有希望。 竞争使考试变难,而会计中级考试只需要跟自己竞争。 从科目难度上: 要说中级会计的三个科目,平心而论是有点难的。 这也可能是大部分人说它难的根源。 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实务。 实务的知识点巨多,章节也多,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不需要划重点,几乎满篇都是重点。其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以及财务报表三章内容在教材书里所占的页数捏起来有厚厚一沓。 这几章都是重点内容,几乎也占到了实务的40分,其中对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颇高。 而财务管理尽管只有十个章节,同样也是全书重点。尤其投资管理,一章有20分的分值。还常常出综合题与计算题,客观题题型多变。 听起来是不是挺绝望? 然而会计实务没有一科好对付的。 经济法算是最简单的一个,讨厌计算的可以看过来了,经济法不怎么考察计算。 只是章节不少,而且晦涩难懂。如果对会计一无所知,看到经济法这本书可以直接劝退绝大部分会计的门外汉。 重要的是每章几乎都占到考试的10分内容,死记硬背也不现实,去理解它听起来十分好笑。 这——还真是挺难的。 尤其我就是那个会计的门外汉,学的中传,对会计只是有兴趣。后来决定考中级会计的时候我爸妈才是最大的难关。他们一度认为我好好的工作不干,专业跟会计也不沾边,学这个是想一出是一出。 我买到教材了解了考试内容以后有点想退缩,甚至理解了爸妈的意思。 但我性子很犟,认定了的事,说什么也要考下来。 当时备考期间首先买了教材,把知识点想彻头彻尾过一遍。我几乎是0基础,没钱可以接受,没教材万万不可。
买来硬着头皮似懂非懂看了大半个月,大概理解了一些知识点,但离学会还差得远。最可怕的是,我一边看一边忘。 果断开始试着听课,跟着做笔记渐渐走上学习正轨。 但是尽管如此,我也要说这三个科目并不算难。 考试的知识点范围相对固定,在这个范围内把知识点理解透彻,这不就是整个备考的关键任务吗? 捋清知识点其实没想的那么难,把南文文核心800题看明白是关键,它总结的必考点是我见过最全的。真题卷上现十有八九的考点在听课时都遇见过,不倍速看一遍,把这800题跟着老师琢磨透,拿证难度不大。
其次练题,真题为先。 说个好消息,每年的中级会计考试真题都是互相关联的。上手先做真题卷,练出题感。真题的错题需要百般重视,错一道都要归根溯源,找到错因举一反三,纠错做好,高分入怀抱。 另外建议做做东奥轻一的习题,这个题目难度略高于真题,形势非常灵活,做顺手以后面对真题很轻松了,也不担心客观题千变万化。
掌握学习方法以后,三个科目迎刃而解,算不上难。 从考试技巧上: 考试过线有技巧更不算难了。 这个技巧指的是取舍。 中级会计实务难,但是没有要求每个章节全部学懂,面面俱到。就像总论、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加起来不超过10分。这几章内容没来得及看,但是完全无伤大雅。 财务管理是筹资管理听起来就很难,但是拼死学会也只是占了5分,考试最多出现5分。19年还是20年的卷子压根没有考这个点了。 经济法真的是理解至上,学过南文文以后回头再看,也只是个纸老虎。踏踏实实理解做题,也就算不上难了。 从心态上: 会计考试大多数是在职备考,每天应付完工作回去还有数不尽的学习上的困扰。 这过程的煎熬只有在职备考人可以体会,想拿起手机又想起自己还没做完的题。 而且有些人战线拉的很长,经常加班,身心疲乏,还要鼓足劲进入学习状态,实在是难。 可是想想成年人做什么都不容易,还有很多姐姐是带着娃备考。下班回去带娃再抽空学习,自己有安稳的学习环境已经相当优越了。 主要爸妈也在看着,我一心决心备考,如果稍微一松懈放弃,那我有什么颜面去跟他们振振有词呢? 学习这件事本身需要摆正一个心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如此才可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才谈得上效率二字。 最后分享一下当时备考的一些小秘诀: 教材很重要: 教材诚如大家所言,重点不清晰,所有知识点都有,压根掌握不完。所以大家投身各式各样的辅导书,他们的重点确实做得很突出,知识点详略得当。 不过教材永远无法取代,你不知道哪儿就有几道题,专门针对教材的冷僻知识点。 这些我在自己的教辅书里没找到,教材却有细致的讲解。 考试时真题里都有对于冷僻知识点的考察,建议把教材作为常备材料。学完之后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看一遍,把会的过一遍,把生僻知识做一下了解。 以免考试出现,你却听都没听说过。 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备考的方向,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节省时间、监督进度! 对于基础薄弱的中级会计职称考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把基础进行强化,不要好高骛远,目标脱离了实际的水平,一方面自身复习起来会很累,另外一方面,效果也不会很好。 最重要的是,根据近几年的考察情况来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的考核。 报考建议: 1、三科全报:建议首次报考的学员三科全报。从备考时间、备考压力、考试难度三个维度来看,一次过三科的概率是很大的。只要有完备的学习计划、科学的备考资料、优秀的名师指导,给自己一年的时间,速取中级会计职称证书。 2、两科联报:中级会计实务vs财务管理或者中级会计实务vs经济法。从三科难以程度来看,中级会计实务是三科最难的一科,由于选择两年备考,建议第一年就把最难的拿下,第二年备考压力会相对小一些。 实务日常:自己写分录 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从业者,工作内容和中级的会计师考试涉及的知识重合度不高,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打基础,但是当时做习题只是限于客观题,主观题分录写的少。 所以到考试时,发现熟悉的题目,分录不会写,考完再回忆习题,发现原来分录这么写,考试时为什么想那么久。考试时分录写不出来,最重要原因的是平时练习不够。
(日常写分录)什么程度算过关中级考试前面提到要懂得取舍,不要在第一章一直死扣,也不要再某一个知识点死扣,其实第一遍学习,要一个浑沦吞枣的感觉就OK了。我当时一直有疑问,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学的已经很好了,才考过的?结果刷帖看经验感受到的答案是,过的人都感觉自己学的很菜,而且有很多不会,不会的题就瞎胡答,会的擅长的保证答对,毕竟过分数线即可嘛!这就值得探究了。所以不要有自己得掌握全部知识点,考试前有不会的就慌里慌张。事实上你掌握了70%左右的知识点,在掌握熟练的情况下,已经做得比大多数人都好了。自信get√!
谈到最后我真心觉得中级会计不是很难,相比参加公考或者研究生考试,是十分十分友好的应试了。虽然不知道叫嚣难的人是什么心理,但我相信失败者往往更愿意劝退别人好让大家一起摆烂;不管自己如今是中年之列还是嫌弃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证书和技能,再者像我一样想在公司里有一席之地图发展的,放心去考中级职称吧。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永远是今天!希望我的经历有帮到你,感谢点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