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上年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为什么会退个人所得税?
这个话题目前是热门话题,最近在各个微信群里,都被退税炫耀的小伙伴刷了屏。少的退税1000多元,多的达到5000多元,更厉害的更是退税超过万元了。得到退税的人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兴高采烈,看作是自己的意外之财,可以加个鸡腿了。
有退税就应该有补税的,但是补税的都默不作声,或者苦苦思考,为什么我就是补税呢?这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你赚的多,即使这样退税的人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要把已经放进兜里的钱再掏出来,人们就痛苦。好像到手的鸭子飞了。
还有人明明冲着退税去手机APP操作的,结果一顿猛操作,却发现需要补税,心态顿时就崩了。
那为什么有人退个人所得税,而有人需要补税呢?
01先来看看什么是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就是按照新《个人所得税法》,你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全年的全部实际收入来纳税的。你的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内容,称之为综合所得。
根据综合所得和各项扣除,可以计算出居民个人年度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来确定居民个人年度应退或应补缴的税额,就是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
也就是平时每个月的纳税,单位按照你的收入标准进行的预缴款,而工资外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按照本身的税率进行预缴,到了年底汇总一计算,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不一致,多交了,就退税,少交了就补税,就是进行多退少补。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是从2020年3月31号开始的,是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而执行的操作,与今年肺炎疫情没有什么关系。
具体过程也不需要我们自己亲自来计算,个人所得税手机APP都可以给你计算清清楚楚了。
02哪些情况需要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办理年度汇算清缴,主要有三类人不需要汇算清缴。
第一是纳税人年度汇算需补税但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第二是纳税人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第三是纳税人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或者不申请年度汇算退税的。
而需要办理年度汇算清缴的主要有两类人,第一种是2019年多缴了个税且申请退税的。第二种是2019年综合所得收入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在400元以上的。
第一种情况就是可以退税的,第二种情况就是需要补税的。没有达到400元的金额的补税不需要交,而超过400元的就需要不交税了。如果你是后者补税这怎么办,一定要这样来安慰自己,作为高收入人群,纳税是为国家做贡献!
03为什么会有人退个人所得税,还有人补税呢?在汇算清缴过程中,由于各种情况会导致退税或者补税的情况,其中补交税主要有7种情形。
这里出现比较多的情形是第二条,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这里专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
我单位的一个年轻老师,就是由于有子女教育和住房贷款利息的抵扣,预缴款时忘记申报了,汇算清缴时进行补充申报扣除,结果退税1000多元。
还有第五项,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就是很多人除了单位工作外,还有兼职的劳务报酬和稿酬等收入,在每个月纳税时按照20%税率扣除,高于全年汇算清缴适用的税率,就会出现退税的情况。反之,如果低于全年汇算清缴适用的税率,就会出现补税的情形。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需要退税还是补税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后,选择“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功能,填报方法选择“使用已申报数据填写”方式,把除工资以外的“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新增之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汇算清缴的结果了。
比如我经过标准申报后的结果,就是需要光荣补税的,应补缴税额为1322.44元。
04退税及时办理,不办理不退税,补税按时补税,不补交会受罚!那么,如果没有按期办理年度汇算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退税可以放弃,是否办理年度汇算申请退税是你的权利,没有任何责任问题,但是不退税是不会自动给你退税的。
而补税必须办,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不补交也不会怎样。如果不补税,轻的话会被罚款、并追缴税款、加征滞纳金。按照每日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征信。
总之,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遵循的是“多退少补”原则。如果之前多交了税,自然可以退,一定要办理退税,退税是你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需要补税,当然一定要及时补交,这是法定义务。“依法纳税、退税自愿”是每一个合法公民应执行的税法方针。
(我是秋思说,高校教师,财经领域创作者,《互联网投资理财》课程讲授者,用理财思维,打造幸福人生,欢迎点击关注@秋思说 ,查看更多好文。)跨年度的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记账?
往年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不符合增值税抵扣范围,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不是费用类也是成本类。不管是属于购入的费用还是成本,都是涉及到以前年度的损益。
会计上的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以前年度损益”科目,发生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进行核算。
比如,您问题中的例子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所得税的处理调减进项税额发票所属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修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退休时发现自已的档案年龄已经先年到了?
谢邀!我的一个工友也曾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明确自己的档案年龄,一直等待身份证年龄退休,这是自己的失误造成了延退。我自己也差一点损失了一个月养老金,身份证是十一月到龄,我提前在十月低去提档办理退休,窗口告诉我档案是十月到龄,说晚办几天在十月底无法审批时,十一月就领不到养老金了。
对于这类自己的失误造成延退,有单位在岗时会有专人翻档案办理到龄的退休,而灵就人员对自己档案年龄不明确的完全可以提前去档案代管处提档查看,他们代管档案不会整天去翻成千上万的档案查对退休年龄,他们也没有义务去通知你退休,况且档案年龄比身份证不符的只有本人掌握。那么,这种延退的处理一般是仍然正常按档案年龄办理退休,而且是先到社保缴费窗口办理退款(多缴的养老保险)手续,而不会让你多缴费增加缴费年限(这样你就变成了61岁退休,不合法)。养老金计发仍然按正常退休年龄前一年的社平工资计算(因为已退款:),而不会按现在延退的上一年(去年)的社平工资,并且养老金只能按办好退休手续的次月发放,你延退的养老金是不能补发的,这个损失是你自误。
我办理退休手续时,另一个人也是按身份证年龄多缴了三个月,窗口让他先去办理退款(缴费时是按身份证年龄,窗口也并不知道你的档案年龄),然后再回来办理档案年龄退休,他也损失了三个月养老金。而我是提档知道了是十月到龄,我才到社保缴纳当年1~10月的养老保险,就不存在退款的问题。但由于医保是上一年缴到十一月份,拿【退休审批表】去医保审核医保退休待遇时,医保明确表示多缴的一个月费用可以办理退款,并从十一月份开始拨给医保退休待遇的个人帐户的钱,因为退款有点啰嗦,我又能不补缴医保就享受了退休待遇,我直接表示不要退款了(大约也损失百元左右)。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对于国企下岗的灵就人员来讲,因为参加工作的年代久远,己无法明确当时的最初填表信息,所以第一代身份证办理时与档案年龄有出入就容易出错,造成了延退。而有些人参加工作时将年龄虚报小了,办理身份证已改为大龄,本以为可以按身份证年龄退休,但提档时就要求按档案年龄退休,所以这类人就十分明确自己的退休时间,他们就绝不会有你这种现象。
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希望接近退休的人们或者是不明确档案年龄的人都引以为戒,提前去提档查询是应该的,明确年份不明确月份的也应该查明退休月份后再去将这最后一年的养老保险缴足,再办理退休,否则退款啰嗦,还会损失这延退的养老金(注意: 养老金是办好退休手续的次月开始发放)。
利润过大就要多交企业所得税吗?
利润过大不一定就要多交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取决于两个因素: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
1.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直接计算得出,或者通过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通常我们会选择用会计利润进行调整。
那么这个时候,多交税可能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会计利润本身很大,二是需要调整增加的项目很大。
对于会计利润本身很大的情况,说明企业的业务做得好,毛利可观,成本控制得当,这时候可能要多交企业所得税,但不是必然。
(1)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纳税调减的项目。如果碰巧有不征税或者免税的项目,那么可能就能做纳税调减,少交税。
(2)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加计扣除的项目。比如研发费用、雇佣残疾人等等。
(3) 注意看看企业是否有可调节的项目。比如税法规定的可以选择性的政策,不超过500万的设备、器具折旧可以一次性扣除。
对于会计利润本身不大,但是有很多纳税调增的项目,比如,好多成本都没有发票,很多项目超出了税法规定的范围,那么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从经营管理上找问题进行改进了。
2. 税率的确定:
所得税的税率大致有以下几种。
会计利润大了,应纳税所得额也高了,那么更要看看企业是否能够有优惠的税率。
(1) 企业是否是特殊行业,特殊地区,可以享受到低税率。比如你是西部地区,又是鼓励的行业,又比如你是广东横琴的鼓励类产业。注意,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更加严格,企业要认清标准,不能生搬硬套。
(2) 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利润高,但是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控制到300万以内,税率还是显著降低的。
3. 其他项目也能减税。
除了控制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还有一个大大降低企业所得税的途径,就是税收返还。所得税如果有地方财政部分50%以上的返还,那么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所以,利润过大未必就要多交所得税。
至于如何计算差多少成本票的问题,这个一般不建议去倒算,因为倒算容易让人怀疑目的性。
以下提供几个方法,用于企业自查自己的成本票有没有问题以及有多大的问题。
(1)对进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
比如,进项的来源是成本和各项费用,分别统计成本是在哪里缺了票,费用是为什么缺了票。这个方法逻辑简单,但可以了解缺票的源头,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用成本率/毛利率和费用率/净利率进行匡算。
一般企业对自己的毛利率和费用率等水平都是知道的,可以适当参照同行业。那么毛利率高或者费用率低,是因为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得好,还是因为有些成本没办法准确核算?这个企业可以通过报表的整体进行核算。
(3)通过税负率的比较进行匡算。
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所得税税负率与同行业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偏高的现象,是否是因为缺票,纳税调增,所以导致了税负率高。
总之,如果企业利润高,也可以通过一些综合的方法,来尽量降低所得税税负。如果知道自己成本费用票有缺口,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逐项统计,深入分析原因,解决这个差异。
我是财会小童,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多交增值税跨年如何处理?
税务上不能自行抵扣或调减,必须经税务同意。可以向税务申请。如果税务不同意也不能自己处理,税务是自行申报的,申报多了就只能认倒霉。今年可以少记这部分收入,从纳税角度说,并不是多缴纳了,只是时间上前移了(本应今年缴纳的去年交了)。从会计上可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调整你去年的错账。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同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扩展资料:会计分录层析法: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