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何不同,个体户免征额和核定的区别?
个体工商户一般没有免征额之说,只有增值税有个起征点。下面具体说明。
1. 增值税的起征点: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或按季不超过9万元的,可享用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方针。
这就是说,按季度申报的,如果当季营业额是10万,这10万是要全额交增值税的,而不是9万以下不用交。这就是起征点,超过这个点的要全额纳税。
2. 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
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没有免征额。如果个体工商户不符合建账的条件,那就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来征税。具体有可能是定期定额也可能是定期定率征收。
什么是起征点?
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即个人的年度收入不足一定额度时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额度就是起征点。它是针对纳税人所得额范围设定的。在中国,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调整了起征点的标准,目前是5000元。这也就是说,在税前月收入不超过4167元,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普通劳动者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虽然不需要缴纳个税,但是还是需要报税的,这也是纳税人最基本的义务。起征点是一个重要的税收政策,能够缓解中低收入者的财务压力,支持经济发展,促进消费者消费,同时也是税收管理的基础之一。
起征点5000为什么是36000?
个人所得税5000是免征额,超过5000的还要扣除五险一金的缴费金额,剩余的按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是按照年度进行缴纳,每个月先进行个税扣除,到年底再进行综合统计,多缴纳的个税再进行返还,少缴纳的再补缴,36000就是每月3000的个税缴纳金额累计12个月就是36000。
为什么第一个月上班的企业员工?
税前工资达到了起征点(免征额),未必就需要缴纳个税;
是否纳税需要判断:税前工资-社保个人部分-公积金个人部分-各项扣除(如房贷利息、赡养老人的费用等)>0,才有可能扣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