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合理避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模式真的是企业的节税首选吗?
个人独资企业模式是选项之一,但不一定是首选。
大家都知道,作为公司制法人企业,盈利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交税之后的利润分配给自然人股东,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税负率达到40%。而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所得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5%至35%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率明显低于公司制企业。
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所得可以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更低。正因为如此,个人独资企业模式成为纳税筹划的重要工具。再加上一些服务机构的夸大宣传,仿佛个人独资企业是万能的。
其实不然,个人独资企业不是万能的,同样也有其弊端,更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税收问题。
1、出资人承受的风险大。
个人独资企业出资人,需要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公司制企业的股东,只需要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所以,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出资人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高风险行业,采取个人独资企业这种模式更是加大了出资人的风险,一旦经营不善,有可能倾家荡产。
2、个人独资模式,不适合企业做大做强。
(1)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法人资格,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抗风险能力较弱。
(2)融资能力差,不利于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个人独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这无疑加大了客户及供应商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公司制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3、个人独资企业模式更适合服务业及部分高收入人群。
个人认为,个人独资企业模式更适合于广告设计、财务咨询、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及部分高收入人群,如:淘宝红人、网络主播、律师、设计师、演艺明星等。
综上所述,个人独资企业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税收问题,是企业节税的选项之一,但不一定是首选。
可以卖了之后再交税吗?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有相当库存没有取得进项税票.
2.销售毛利很高,公司为少缴增值税,前期将许多进项提前抵扣. 说实话,如果要光明正大地处理,确实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可以考虑:1.明面上将商品用于员工福利,这样增值税是按进项转出来处理,会少交一些.而实际上则将产品销售,但款项就只能以私户收取了.(教人学坏,罪过罪过).这样比较容易操作.增值税较少,但企业所得税没法规避.2.直接按过期,毁损等原因处理,这样增值税仍是进项转出,而企业所得税在经过税务报备后也可以免除.但报备需提供大量资料,比较麻烦.产品实际处理同第1种.
怎样才能让企业主动缴税?
想企业主动交税,比较难吧。据我这些年工作过的企业,经过企业有数十家,且不论是否企业据实交税,但是主动提出交税的老板就两三个吧,其中只有一个企业的税负高于同行企业,可能是这个企业的老板文化水平高,研究生学历,学的是经管,了解税收的意义,企业经营的很好,也可能是他的思想里有这个交税的意识,他认为自己收入高了,就该向国家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是好多企业老板根本没有这个交税的意识,也不了解税收的意义,他们认为自己就该占用所能拥有的资源,不论是公共资源还是个人资源,不需要付出代价,只要利益。不要说交税,就是员工的工资以及基本的支出都不愿意付出,能克扣工资就克扣,如果让这样的人主动交税估计太难了。当然也有一部分老板还是会主动交税,只是税负对他们来说太重了,他们承受不起,于是就会有偷税漏税的可能。
所以总体看来,大家对税收认识有三种: 一是了解税收的意义愿意主动交税的; 二是认为税负偏重;三是根本就不了解税收的意义,更不愿意交税。所以要想让企业主动交税,也要从上述现象来分析。
首先就是要减轻税负,比如企业需要缴纳 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以及地方各项税金后,如果向股东分配利润还要再缴纳个税,这样的税负应该不低吧?如果减轻税负,应该会让不少企业有主动交税的意识。再有就是企业有利不分,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未分配利润金额都是越来做大,但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强制分配利润的措施,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有漏可钻,这也是企业股东不需要工资就能实现个人收入的原因,同时也为股东提供了免缴个税的漏洞。所以应尽量监管到位,避免税控有漏洞可钻。再次就是要做好税务宣传,让企业了解税收的含义,可以定期强制性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这样才更有利于让企业主动交税。
可能认识片面,请多谅解,欢迎各位后补。
企业常见的合理避税方式有哪些?
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进行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本文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所得税筹划分析,最后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2016年公司法规定公司注册新政策,比如:施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产登记条件、改革年度检验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更新。不同的公司而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特定行业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全部取消。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全部取消限制。另外,公司进行工商登记时候,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同时也无需提交验资报告。现行政策法规对企业注册资本要求放宽,意味着企业有更大自由空间选择组织形式。典型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公司制企业。
1、规模庞大,严于管理选法人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多,易转让所有权,承担有限责任,营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重课税。适用于规模庞大,管理要求严格的企业。2、规模偏小,独资合伙见成效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没有法人资格,其营业利润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只按个人实际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的小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双重课税。(二)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选择
初始设置分公司,扭亏为盈子公司,哪里有优惠政策看哪里。一个公司是分公司或是子公司,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他们是否为独立法人。分公司是总公司下属的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虽然分公司有“公司”字样,但它不是真正含义的“公司”。因为分公司不仅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而且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非独立法人主体,所得税需要汇总总公司缴纳。子公司虽然有的和母公司的分支机构很相似,但是它们受母公司的实际控制,它和母公司都是独立法人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同时独立承担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初期,由于费用摊销、市场开拓、员工培训等开支较大,容易出现亏损,如果此时总公司盈利能力较好,可以选择设立分公司,以分公司的亏损抵减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当所设立的分公司扭亏为盈的时候,可以把分公司转为子公司,这样转变成独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限,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总公司所在地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分支机构所在地是高税率地区,可以设立分公司汇总纳税,从而获得总公司优惠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的纳税筹划(一)慎选销售方式,避免垫付税款
不同的销售方式,所得税收入确认的时间不同。企业销售方式大体分为直接收款、分期收款、委托代销、预收账款。直接收款方式在当期确认收入;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根据合同约定日期;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预收款方式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在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款的情况下,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比直接收款、预收账款方式更能避免垫付所得税税款。
(二)推后合同约定日期,赢得无息贷款
一般对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收入是销售收入,应税收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拿应税收入做文章,想办法,无论从筹划力度还是从筹划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比较肤浅。从尽量延迟应纳税所得的实现,能减少本期应纳税所得额就减少本期应纳税所得额,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这就几乎等于把本期所得税税款往后期延续,为企业赢得一笔无息贷款,对货币时间价值加以充分利用,一举两得。我国税法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利息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为收入日期。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统筹全局,尽量把约定日期推后,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例如:临近年终发生的分期收款销售收入,本应在12月确认的销售收入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次年1月支付,从而将收入延迟到第二年确认。
三、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的纳税筹划(一)充分列支扣除项目
在税法规定的限额内,利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充分列支成本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收入既定时,增加准予扣除的项目,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最终减少应纳所得税。需要注意的一点,“就高不就低”也是有警示线的,企业不能盲目和单纯的为了降低税负多安排支出,必须结合税后净收益的指标,综合考虑。
(二)业务招待费的税收筹划
1、如何掌握业务招待费税收筹划临界点我国税收法律政策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用的发生额60%可以扣除,但是不能高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两者的如何掌握临界点,使企业充分利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把纳税调整降低到最小?我们把业务招待费设为Z,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设为S,根据税法规定, Z*60%≤S*5‰(业务招待费用的60%不能大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把左右两边同时除以60%,计算出来就是Z≤S*8.3‰,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说明,当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小于等于企业销售收入的8.3‰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候,业务招待费60%的限额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2、适当情况下进行业务招待费转换我们知道,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有不超过营业收入15%的限额,限额之内的费用可以全额扣除,而且会议费的列支没有限额限制。这些开支范围大于业务招待费。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用可以转换到会议费、业务宣传费。例如,外购产品用于馈赠客户,应该在业务招待费列支。但是如果企业自产产品或者委托加工出对企业有宣传作用的产品,可以列支业务宣传费。如果企业参加产品展览会、贸易费等会议,只要参会凭证齐全,就可以从业务招待费转为会议费列支。
四、所得税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一)正视税收筹划的风险
正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税收筹划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很大风险。比如税收法律政策变动风险、企业长期经营风险,经济起伏波动风险。第一我们必须正视风险,采取必要措施,规避风险、减少风险。第二我们要坚持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不能盲目追求短暂利益而忽视企业长久发展。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税收筹划风险意识,将影响到企业整个税收筹划的效果甚至企业的前途。
(二)合法合理的运用税收筹划
很多人认为税收筹划只是将偷税、逃税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并不认为是一种合法的节税行为。税收筹划是以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注重成本效益,合理合法是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要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做到不乱摊销成本费用,不乱调减利润。
(三)提高企业税收筹划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马骏在2013年9月18日做客凤凰产业时说,“中小企业代表了98%的企业,占据中国GDP的60%。”中国工商总局统计2015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80万,注册资本30万亿,这样的庞大的数据显示,我们的企业正处于飞速增长时期。但是截止到目前,在中小企业中开展税收筹划的数目并不多,水平并不高。甚至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业务能力导致本应利用的优惠政策白白浪费,本应规避和减轻的税负加重。我们迫切需要提高税收筹划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该怎样节税?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国家是一个纳税大国,只要是国家公民就需要纳税,这一点大家也都清楚,除了个人之外,很多企业也是必须要纳税的,企业的收入越高,纳税的金额也会越高,这种情况下就会对企业造成一些压力。那我们该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纳税方法呢?比如企业节税怎么操作?想必这方面大家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今天捷税宝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企业节税怎么操作,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带各位了解一下节税方法,具体情况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下吧。
企业节税怎么操作?一,利用国家层面,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1、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享受基本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它们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企业的研发费用可按企业所得税的75%税前扣除。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节税。
企业成立时,如果能申请“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10%的企业所得税。这种税是根据利润的15%直接支付的。一般来说,不需要支付25%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这些企业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2、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正常情况下,不同的企业将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可以给企业带来一些帮助,促进企业的发展。无论哪个企业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营利性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按20%缴纳。这是个案例,可以帮助每个人。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季度纳税45万元),可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增值税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税收优惠相对较强,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税收,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地方性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1,有限公司高额返税奖励国内一些经济开发区当地政府为了拉动经济
入驻当地企业可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的财政奖励。
高额返税,先征后返,以奖励的形式达到节税的目的对接税收洼地政策,返还地方留存高达90%;增值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企业所得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个人所得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返税周期快,当月纳税,次月奖励到账总部经济模式,不用实地入驻,只需入驻到当地,就可以享受当地的政策
全国各地企业,都可以申请享受。
2,税收优惠地区个人独资核定征收
在税收优惠地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
不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低至:0.5%-2.1%;综合税负低至:0.5%-3.16%。(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后,由于是核定征收,不用考虑成本发票和进项发票)非常适合一些缺成本发票,利润虚高的企业,以及一些高收入,高净值的人群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给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条件,而且为企业创造了税收筹划的便利。《优捷税》财税专注于园区招商,利用地方性税收奖励政策帮助企业合规节税避税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优捷税》公众号,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关注公众号了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