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中怎么看留存收益,利润表有留存收益这个科目吗?
没有,首先留存收益是不科目名称,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的积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科目(其中盈余公积金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积盈余,未分配利润是没有指定用途的累积盈余)。留存收益主要是历年累积实现的利润中留存下来的利润,而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经营成果的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因此,利润表又被称为动态报表。同时,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因此,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补充说明: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
法定盈余公积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盈余公积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利润分配的顺序依次是: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关系来编制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利润表包含的项目有: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他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一)持续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二)终止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一)以后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
2.权益法下在被投资单位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享有的份额
储备属于留存收益么?
香港年报中的储备相当于大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反映公司累计的利润、股份回购、其他全面收益等内容。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在每年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盈利,导致企业的自身收益增加,增加的这一部分就是留存收益。
另外,注意哦,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收益的累积的结果。
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留存收益才是企业真正赚到的钱。
一个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利润,为了赚钱,既然留存收益就是企业真正赚到的钱,那么,自然而然地,留存收益才是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所有者权益。
留存收益影响现金流量表吗?
留存收益不会影响现金流量表。因为留存收益一般是公司历年来赚的钱,是资产负债表里的项目,一般是按年计算,是静态的;而现金流量表是目前一段时间(看报表周期而定)内跟业务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相关的资金流动流量变化,是动态的。丧失控制权日合并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什么要加上其他综合收益?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其他综合收益和投资收益的区别。
其他综合收益是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的税后净额,它是一种尚未真实实现的损益,是一种所谓的“虚收益”。不作为本期利润,无法通过留存收益进入所有者权益项目,而是作为一个补充项目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类。
投资收益则是属于“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是已经现实发生的真真切切的“实收益”。
明白了二者的区别,上面所说的情况我们也就能理解了。首先如果企业拥有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采用成本法核算,就不能确认被投资企业的损益,而只能一方面增加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增加其他综合收益;而一旦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只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就意味着采用权益法核算,可以视同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处理,这笔买卖已经现实发生了,意味着“虚收益”要变成“实收益”了,因此要确认此次投资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要结转入投资收益,记入当期损益,最终流入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科目。此次投资行为有了一个交代。
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到之处欢迎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