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根据增长业绩怎么算股票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反映了每一份公司股权可以分得的利润的增长程度。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 每股收益增长率(%)计算公式:(本期净利润/本期总股本-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总股本)/ABS(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总股本)*100% 简化公式:(本期每股收益-上期每股收益)/abs(上期每股收益)*100%*ABS(取绝对值)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每股收益是什么意思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
扣非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我们也可以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除了每股收益,还有稀释的每股收益,主要是指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期权及或有可发行股份等潜在普通股可能向普通股转换时所引起的对基本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中国现行的每股收益的计算没有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不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1、扣非每股收益就是扣除不是经常主营业务的每股收益。
2、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股权处置损益、补贴收入等科目。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在内的每股收益反映了公司的总体盈利状况,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则能更好地反映该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由于公司未来持续、稳定的营收获利主要依赖于主营业务,因此我们对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价也更多地参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这一指标。当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怎样计算行业平均每股收益?
建议去金融界或者中金在线这类网站,下载该行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最好连续三年),利润表的税后净利润除以该公司流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目,就是平均每股收益了,也就是EPS。这些数据都很好找,当然你也可以找其他比较方便的方法比如能直接在财经网站或咨询报告里查询到,不过得看运气。
每股收益怎么算?
每股利润又称为每股收益,反映每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每股利润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税后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
每股利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净利润-优先股股息)÷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整个计算公式中,分子税后利润属于时期数指标,分母股数属于时点数指标,若企业当期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有变化,比如发行新股,回购老股等,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股数。
基于分子分母需要匹配的原理,分母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那么分子的利润也需要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税后利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税后利润,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扣除需要支付给优先股股东的股息。
支付给优先股股东的股息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即不得从税前利润中扣除,需要在税后利润(净利润)中扣除。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收益(-损失)+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先需要支付债权人利息,然后缴纳企业所得税,存在优先股股东的情况下,先拿税后利润分配优先股股息,剩下的利润才属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存在变动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股数,股份发行、股份回购、股票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反分割均会影响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