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长投权益法和成本法账务处理区别?
长投权益法和成本法是公司在进行参股企业的投资决策时,所使用的两种不同的会计方法。这两种方法在账务处理方面存在以下区别:
会计确认时点不同:长投权益法是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以及股份持有比例等因素决定是否实施合并,并根据持有的股份计算出所持股份所占比例,在其它公司财务报表中提供相关信息;而成本法则是将所持有的股份看做固定资产,并在报表中记录初始获取成本。
利润分配处理不同:长投权益法中,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按照股权比例计入自身财务报表,即投资公司可以从拥有的股份中获取与其相应的利润份额,并对其事后调整;而成本法则需要将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从所持有的成本中扣除,仅将红利或分红作为投资收益计入收入。
记录方式不同:长投权益法则是记录向被投资企业投资的股份所占比例,并每年调整该比例;而成本法需要记录股份的原始成本以及折旧等相关费用。
总体而言,长投权益法强调控制程度和股份持有比例,主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及其对母公司产生的影响;而成本法则主要着眼于所持有股份的账面价值,并重点考虑分红、赎回等资本操作行为。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1、权益法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权益法所适应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通常情况下,这些企业占股的比重在20%到50%之间。而成本法比较适用的则是完全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公司的子公司,通常情况下,适用的股份占比达到了50%以上。
2、权益法和成本法对投资收益的处理方法明显不同。
我们可以简单把权益法的投资收益处理方法称之为权责发生制,因为只有当企业在年终有了利润之后,才能够按照所占有的企业份额情况来确定投资收益。我们也可以把成本法当作是一种收付实现制,因为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股利的时候,才能够确定投资收益。
成本法和权益法怎样区分?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
2、适用范围不同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3、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理解成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分界点?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1、定义不同。
成本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
权益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计价的方法。
2、核算范围不同。
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3、适用范围不同。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成本法与权益法计算没有区别?
有区别。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处理方法。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账面价值不予调整。适用范围: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该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等。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量,以后则要根据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账面价值按比例相应调整。适用范围: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