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取消了吗,2013是改革的什么阶段?
1992年到2013年这20年划为第二期改革阶段。
因为这20年的主题是一个,就是“建制”。也就是遵循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战略思想和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框架,引导出市场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经济改革从增量转向存量,从体制外先行到体制内攻坚克难。
第二期有许多重大改革,如价格市场化并轨悄无声息地完成;1994年分税制改革,扭转了放权让利式改革带来的“双下降”(政府财政收入在GDP中占比越来越小,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困局,奠定了今天中央雄厚财力的基础,并强化了已经形成的地方竞争机制;债券、证券、期货等市场的发展和1998年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建构起较完整的资本市场;还有住房、医疗、教育改革等等。
为什么当时要分国税局和地税局?
中国实行的是分税制的体制,所以要分国税和地税。2018年两会后,国税和地税合并。2018年6月15日上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合并且统一挂牌。
分税制是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已在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中国在清朝末期曾出现过分税制的萌芽;当今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一般都实行了分税制;中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具体内容包括:将税种统一划分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建起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体制,并分设了国税和地税两套税收机构进行这个纳税。在核定地方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实行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该说明第二点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拓展资料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采取先挂牌再落实“三定”规定,先合并国税地税机构再接收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先把省(区、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以下统称省)税务局改革做稳妥再扎实推进市(地、州、盟,以下统称市)税务局、县(市、区、旗,以下统称县)税务局改革的步骤,逐项重点工作、逐个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2018年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完善加强党对税收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确保税务系统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优化税务系统党的领导组织架构,完善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健全党建工作机制,税务总局承担税务系统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地方党委负责指导加强各地税务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群团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形成各级税务局党委与地方党委及其工作部门共抓党建的合力。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税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作了规定,明确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并着眼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制度机制,在干部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业务和收入管理、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晰了税务总局及各级税务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税收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还就完成新税务机构挂牌、制定新税务机构“三定”规定、开展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推进税费业务和信息系统整合优化、强化经费保障和资产管理、清理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要求各省、市、县税务局按期逐级分步完成集中办公、新机构挂牌并以新机构名义开展工作。从严从紧控制机构数量,进一步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做到机构设置科学、职能职责清晰、资源配置合理。同时,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到税务部门的范围,对依法保留、适宜划转的非税收入项目成熟一批划转一批,逐步推进。要求整合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等方面业务,优化完善税收和缴费管理信息系统,更好便利纳税人和缴费人。
国家实行什么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质改革中的成功经验?
1、唐代三分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分税制的萌芽。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国家财政由原来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划分为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二者之间在国家税收上采取了上供、留使、留州的三分制。
经验教训:中国封建社会统收统支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开了分税制的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财政体制的第一次改革,无疑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2、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分税制改革改革 。、
经验教训:财政混乱,筹款措施收效甚微。财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分税制和预决算。
3、北洋时期的分税制改革。
经验教训:国家税种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大,地方税种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小
4、国民政府初期的分税制改革
经验教训:加大了地方财政的收入。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等都划归地方,加强了地方收入。采取独立税制,取消附加税制。
5、国民政府中后期分税制改革
①完成了三级财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②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县级财政的地位
经验教训:这次划分的最大不足是把田赋附加作为县级税收中的一个部分,这是导致后来财政混乱,阶级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
6、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①划分事权②划分收入③税收返还④原包干体制有关事项的处理。
两税法和摊丁入亩是不是都取消了人头税?
不是 两税法只是分为地税和户税 前者按田亩征收 后者按资产(分十级)征收 是包含人丁税的 仍然是二元税制。但施行之后唐政府进行人口清查的工作就没有原来严格了
摊丁入亩是雍正年间施行的 真正的取消了人头税 同时也把市丁银、匠班银同时纳入田亩之中。
为什么税务局分为国税和地税?
原因:
1、地方税务局具体起草税收法律法规草案及实施细则并提出税收政策建议,与财政部共同上报和下发,制订贯彻落实的措施。负责对税收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征管和一般性税政问题进行解释,事后向财政部备案。
2、地方税务局承担组织实施中央税、共享税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基金(费)的征收管理责任,力争税款应收尽收。
3、地方税务局参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划分并提出完善分税制的建议,研究税负总水平并提出运用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建议。
4、地方税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起草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草案并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和监督执行税收业务、征收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和监督地方税务工作。
5、地方税务局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制定纳税服务管理制度,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制定和监督执行纳税人权益保障制度,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履行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纳税服务的义务,组织实施税收宣传,拟订注册税务师管理政策并监督实施。
6、地方税务局组织实施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对大型企业的纳税服务和税源管理。
7、地方税务局负责编报税收收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展税源调查,加强税收收入的分析预测,组织办理税收减免等具体事项。
8、地方税务局负责制定税收管理信息化制度,拟订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金税工程建设。
9、地方税务局开展税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国家(地区)间税收关系谈判,草签和执行有关的协议、协定。
10、地方税务局办理进出口商品的税收及出口退税业务。
11、地方税务局对全国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协同省级人民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局长任免提出意见。
12、地方税务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