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何找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股票的预期收益率E(Ri)=Rf+β[E(Rm)-Rf] 其中: Rf: 无风险收益率----------一般用国债收益率来衡量 E(Rm):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βi: 投资的β值-------------- 市场投资组合的β值永远等于1,风险大于平均资产的投资β值大于1,反之小于1,无风险投资β值等于0
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方差怎么算?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所以帮你搜了一下,转发给你看,希望能帮到你!
例子:
上面两个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根据前面所述均值和方差的公式可以计算如下:1。股票基金 预期收益率=1/3*(-7%)+1/3*12%+1/3*28%=11% 方差=1/3[(-7%-11%)^2+(12%-11%)^2+(28%-11%)^2]=2.05% 标准差=14.3%(标准差为方差的开根,标准差的平方是方差)2。债券基金 预期收益率=1/3*(17%)+1/3*7%+1/3*(-3%)=7% 方差=1/3[(17%-7%)^2+(7%-7%)^2+(-3%-7%)^2]=0.67% 标准差=8.2%注意到,股票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均高于债券基金。然后我们来看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投资组合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方差也可根据以上方法算出,先算出投资组合在三种经济状态下的预期收益率,如下: 萧条:50%*(-7%)+50%*17%=5% 正常:50%*(12%)+50%*7%=9.5% 繁荣:50%*(28%)+50%*(-3%)=12.5%则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3*5%+1/3*9.5%+1/3*12.5%=9%该投资组合的方差为:1/3[(5%-9%)^2+(9.5%-9%)^2+(12.5%-9%)^2]=0.001%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为:3.08%注意到,其中由于分散投资带来的风险的降低。一个权重平均的组合(股票和债券各占百分之五十)的风险比单独的股票或债券的风险都要低。 投资组合的风险主要是由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协方差决定的,这是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的主要原因。相关系数决定了两种资产的关系。相关性越低,越有可能降低风险。
财务管理标准差计算过程?
在财务管理中,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风险程度的常用指标。标准差的计算过程如下:
1. 计算平均值:首先,计算数据集的平均值,即将所有数据的值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假设有n个数据,表示为x1, x2, ..., xn,则平均值(μ)的计算公式为:μ = (x1 + x2 + ... + xn) / n。
2. 计算方差:然后,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即每个数据点减去平均值。然后将这些差值平方,这样可以使所有差值都为正值。假设差值为d1, d2, ..., dn,则方差(σ²)的计算公式为:σ² = [(d1)² + (d2)² + ... + (dn)²] / n。
3. 计算标准差:最后,计算方差的平方根,得到标准差(σ)。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衡量了数据的分散程度或波动性。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σ = √σ²。
通过计算标准差,可以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和风险程度。标准差较大表示数据波动较大,风险较高;标准差较小表示数据波动较小,风险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差的计算假设数据是一个样本而不是整个总体。如果你有一个整个总体的数据集,那么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时,需要对公式进行微调以考虑总体的差异。
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预期收益率约定收益率分别指什么?
大家都在问有十万块该怎么理财,其实我们 在各种平台看产品的时候,都要现看产品的收益率。 各大平台也会将产品收益,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收益数字下面的收益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微信上的: 描述可谓是多种多样,“近一年收益”、“上月年化结算”、 “业绩比较基准”、“上日年化”、“预期收益率”、“近一年净值增长”…… 这些描述,到底是啥意思呢?
“上”、“近”字眼,反映的是过去 像“上月年化结算”、“上日年化”、“近一年收益”、“近7日年化”等等这些描述,都是以过往业绩为基准,对产品未来收益的估算。
1、7日年化收益率:
7日年化收益率是计算货币基金收益的,收益=本金*收益率/360*天数。货币基金的收益是每天发放的。用户在账户中可以每天查看。7日年化收益率2.7相当于存入10000元,用户一年可以拿到270元收益。 像“上日年化、上月年化”这些描述,都是以相应时间段,推算出一年的收益率
2、近一年净值增长
理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净值型产品 这种净值型产品,是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只与产品的净值有关。
举个栗子: 产品刚成立时,通常都是从净值1开始计数的。假如一款产品已经成立270天,最新的净值是1.05,那么: 年化收益率=(当前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已成立天数×365 =(1.05-1)÷1÷270×365=6.759% 当然,“近一年净值增长”,反映的依然是过去一年的情况,也只能当做一个参考,不能完全确信。
3、预期收益率
未来可期 预期收益率,指的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 计算是这样的: 预期收益=投资总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365×投资天数 当理财产品到期后,我们也能够反推出实际收益率是多少,只要把原来的公式变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实际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投资天数×365÷投资总金额
4、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我们在投资基金的时候常常会听到。 打个比方,银行发行了一期银行理财,这一期产品最终获得4%的年化收益。 等到发行第二期产品时,银行就会提示客户说,这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4%,这个意思就是说,产品的历史收益率曾经达到过4%。 至于这一期产品最终收益率,是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还是低于业绩比较基准,银行是不能确定的。
总之,收益率表现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都是对过去的反映,或者是给的一个预期目标,大家都是仅作参考就好了。除了要看到收益,还要看到产品的风险哦~
如何计算组合期望收益率?
由于期望收益率的计算与证券组合的相关系数无关,因此三种情况下的期望收益率是相同的,即期望收益率=16%*0.3+20%*0.7=18.8% 而标准差的计算则与相关系数有关:1.完全正相关,即相关系数=1标准差=(0.3*0.3*6%*6%+0.7*0.7*8%*8%+2*0.3*0.7*1*6%*8%)的1/2次方2.完全负相关,即相关系数=-1标准差=(0.3*0.3*6%*6%+0.7*0.7*8%*8%+2*0.3*0.7*(-1)*6%*8%)的1/2次方3.完全不相关,即相关系数=0标准差=(0.3*0.3*6%*6%+0.7*0.7*8%*8%+2*0.3*0.7*0*6%*8%)的1/2次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