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税务稽查局局长,督察院的头头是什么官职?
都察院官制明代初年,沿元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 、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及浙江(10人)、江西(10人)、福建(7人)、四川(7人)、陕西(8人)、云南(11人)、河南(10人)、广西(7人)、广东(7人)、山西(8人)、山东(10人)、湖广(8人)、贵州(7人)等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110人。其它还设有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初设四人,后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司狱司(司狱,从九品。初设六人,后革五人)等机构。都御史为台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南京都察院:设右都御史一人,右副都御史一人,右佥都御史一人,司务、经历、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嘉靖三十七年,革司狱一人。隆庆四年,革都事。)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九道,各御史二人;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四道,各御史三人(嘉靖后不全设,恒以一人兼数道);凡刷卷、巡仓、巡江、巡城、屯田、印马、巡视粮储、监收粮斛、点闸军士、管理京营、比验军器,皆叙而差之;清军,则偕兵部、兵科;核后湖黄册,则偕户部、户科;提督操江一人(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 。南京都察院共有监察御史30人,两京合计监察御史共140人。清初仿明制,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五月设立都察院。皇太极下谕:“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顺治初年又规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时条上,百官有奸贪污绩,亦得据实纠弹。”可见,清代的都察院其职能与历朝的御史衙门差不多。都察院初设承政1人,左右参政各2人。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三年规定左副都御史满、汉各2人。五年则定左都御史满、汉各1人。右都御史,为总督兼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都不设专员。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员,《清史稿·职官志二》说:“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清代都察院为从一品衙门,设官与明代相仿。但始专以右职为总督、巡抚的兼衔。乾隆十年(1745年)革佥都御史。下设有经历厅、都事厅、值月处、督催所,负责办理文移、翻译等行政事务。其属在明代十三道的基础上增加京畿道、江南道,凡十五道。置掌印特点史30人,一般御史26人,满汉分任。御史之下有笔帖式、经承等员。清初御史尚有巡按、巡盐、巡漕等名目,以后陆续裁革。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设辽沈、甘肃、新疆3道,析江南道为江苏、安徽2道,析湖广道为湖北、湖南2道,共20道。此外,清代都察院还设有宗史御史处,掌察宗人府事务;稽查内务府事务;中、东、西、南、北五城都察院,掌稽查京师地方,厘剔奸弊。五城察院所领有五城兵马司,掌巡辑盗贼,平治道路,检囚徒火禁。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亦并入都察院。都察院除监察政治得失外,具体担负的工作是:参预九卿一起议奏折;凡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市公同审断;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都察院的内部机构设有直接为堂官办事的九房一库。各房库共设经承25人,其中印房1人,吏房3人,户房3人,礼房2人,兵房3人,刑房4人,工房3人,火房2人,本房2人,架阁库1人,分理堂官交办的各有关事务及管理伙食、保管档案等事。其下办理行政事务的机构有:经历厅:原名司务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满司务1人,改称经历后,定经历满、汉各1人(正六品)。承办科道差事、五城注销,并管辖吏役等事。据《光绪会典事例》卷1030所载,乾隆六年(1741年)议准吏、户、刑部一些具体事项归经历管理。都事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满都事2人,汉都事1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满、汉都事各1人(正六品),负责承办缮本及满官册籍。
知府巡抚府尹布政使在明清时期哪个官大?
清朝知府和府尹的辖区其实差不多,都是下辖一府。而清朝的府大致与现在的地级市相当,部分甚至与现在的地级市完全重叠。所以,清朝的知府大概其就相当于现在的 正 厅 局 职 。但是,清朝的知府职权范围要比现在的 正 厅 局 职 宽得多,差不多是地级市 四 套 班 子 加 两 院 的总和!
那么,府尹又是怎么回事呢?明清的府尹其实就是“知府”,但明清时期并不是所有知府都能叫府尹!清朝只有顺天府、奉天府的“知府”才能叫府尹,而且只能叫顺天府尹或奉天府尹、不能叫顺天知府或奉天知府。明朝的府尹比清朝还要多一个,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是以藩王身份继承的皇位,所以嘉靖年间朱厚熜的“潜龙邸”被升格为了承天府。明朝除了顺天府、应天府之外,还有一个位于今湖北钟祥的承天府。
明清的府尹虽然也是“知府”,但级别却比普通知府高上不少。比如清朝的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都是文职正三品,与各省按察使平级、远高于文职从四品的普通知府。换言之,明清时期的府尹大概其就相当于是现在高配了 副 省 部 级 的 正 厅 局 职 。
布政使这个职务在明清两朝区别很大。明朝的布政使与按察使、都指挥使都是地方大员,无所谓谁管谁,基本是各管一块、互不干涉。而且,明朝的布政使还被人为分作了左右两员,说白了其实就是权力平衡、相互制约。
清朝入关之后,鉴于明朝地方三司相互扯皮的教训,在布政使和按察使之上将明朝的“临时职务”巡抚固定化了。都指挥使则被裁撤,其职权被分配给了八旗驻防将军和驻省绿营提督。所以,清朝的布政使虽然与没有加衔的巡抚平级、都是文职从二品,但布政使基本沦为了巡抚的“属员”,在巡抚的领导下负责民政、财政、税收等事务。如果非要套用现在的级别,清朝的布政使大概其应该算是高配 正 省 部 级 的 副 省 部 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的布政使与没有加衔的巡抚都是文职从二品。虽然清朝的巡抚大多都有加衔、品级被提高到了文职正二品,但巡抚本身依然还是文职从二品。所以,布政使理应是“巡抚级”。
再说巡抚,清朝的巡抚辖区为一省,与现在我国的省大致相当。这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套用现在的级别,清朝的巡抚大概其就相当于现在的 正 省 部 职 。当然,山东巡抚除外,因为清朝中后期山东巡抚开始兼任从一品的其他职务,所以山东巡抚不是正二品或从二品,而是从一品。不过,品级高归品级高,其实际权力范围依然还是一个省,山东巡抚管不到邻近的直隶、河南、江苏……
明朝的巡抚很特别,最初并没有这个职务,地方三司都是主官。后来,鉴于三司相互扯皮,明朝才在地方上设置了一个临时职务——巡抚。最初,巡抚主要起到一个协调作用,说白了就是让三司别再扯皮。后来逐渐变成了常设,但直到明朝灭亡,巡抚一直都属于皇帝的派出机构。直到清朝入关之后,巡抚才被最终实化为一级地方正式机构。所以,明朝的巡抚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就相当难界定了。但不管怎么说吧,能管地方三司,最起码也应该算作现在的 正 省 部 级 以上了……
清朝的左都御史是做什么的?
清朝的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明清时期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最高长官,右都御史则为地方总督的兼衔。它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或者中纪委书记的角色。
下面我对明清的监察制度做一详细阐述,以便大家通过左都御史来了解整个监察机关。
一、都察院的组织和功能
都察院是明清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官员设置,明清两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明朝的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为最高长官。相当于汉唐时期的御史大夫,俗称堂上官或坐堂官。
下设若干办事机构,处理日常事务。有监察御史一百余人分别负责地方监察;监察御史名义上是都御史的属官,实际上直接对皇帝负责,有直接的奏事权。清朝都察院的机构较明朝要复杂,设左右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但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是地方督、抚兼衔,不在京任职,实际上以左都御史为最高长官,左副都御史为副长官,下辖监察御史若干人。
都御史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为正二品官员,地位极为尊崇,和六部尚书平级。其职权:
一是弹劾百官。主要弹劾官员结党营私、擅权乱政、违法贪贿等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上书言事、事涉诡异的官员也在都御史的弹劾范围以内,体现了当时思想控制的加强。
二是司法监察。凡是重大案件、必须由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会审,叫做大三法司会审;若遇到特别重大的案件,则由三法司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以及通政使共同会审,叫做“圆市”。
三是参与考课官员。“同吏部司贤否黜陟”。
清代左都御史有参与朝议,直言国事之权。凡政治得失、民生休戚、制度兴废,都要直书胸臆;对朝中官员,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各部臣僚,忠勤懈怠、官风歪斜、政绩殿最等等,据实弹劾。
不仅弹劾官员们的违法行为,而且弹劾官员们的不道德行为,如耽酒色、好逸乐、败坏风纪等。鉴于明朝末年群臣结党乱政的历史教训,故而明确规定,御史可以“风闻”的方式秘折言事,严厉禁止朝臣结党,所说的事情只有皇帝一人知道,所言可采,皇帝即抹去言事者姓名,交给外臣办理。
二、六科给事中的演变
六科给事中是分别监察六部官员的总称。明朝废除传统丞相制度以后,原来属于尚书省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加强对六部部务的监察,分别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立都给事中、给事中等官职。都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六科给事中是独立机构,直属于皇帝。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台谏合一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按照《明史·职官二》的概述,六科给事中的执掌是“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这“侍从、规谏、补阙、拾遗”是传统言事权力的继续,但已经不是主体,主体是监察六部的日常行政。
给事中行使监察权力的程序大体是:依据皇帝发出的制敕,给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复核,看其有无不妥之处,如有不妥,可以封还奏报;对朝中和地方官员的奏章,给事中分类抄出交给各部,如有违误,要提出驳正意见。
吏部尚书选任官员,要与吏科给事中一同报告皇帝请旨;官员上任,要由吏课给事中在上任文书上签署意见。
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都是朝中监察官,二者监察范围和功能不同。都察院监察重点是全国官吏和一般政府机关,而六科重点是对尚书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都察院监察的体现是对那些违犯纲常名教、贪赃枉法的官员的事后弹劾,是对结果的监察,而六科给事中是对六部执行过程的监察,目的是纠正刚刚发生的过失,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
清朝建立之初,继承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制度,是独立的监察机构,其属吏、官员和明朝相似。康熙以后,六科给事中官员人数削减;雍正初年,将六科给事中隶属于都察院;乾隆年间,进一步削减六科给事中的人数;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除六科给事中名号,改名为都察院给事中。
清代六科给事中的执掌和明朝相似,“掌言职。传达纶音,勘鞫官府公事,以注销文卷,有封驳即闻”。(《清史稿》《职官二》)“凡制敕宜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如有失封还执奏。内外章疏,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清朝文献通考》《职官六》)
这些执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掌科抄。每天各科派给事中一人到内阁接抄红本,发给各个相关衙 门承办,抄过的题本叫做“科抄”。正本则在年终时交给内阁保存。
二是掌封驳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奏章。即使已经皇帝批准,发现有不便实行或者缺漏之处,六科给事中可以封还,提出存在的问题。不过在清朝,因为国家大事或者是由内阁抄本,或者由军机处“廷寄”的,六科给事中无权参与,其封驳权力实际上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三是注销各部衙门文卷。各部院事务,无论是否奉旨,是否有科抄,六科各差一员随时稽查,发现执行懈怠、迁延不决的, 立即参奏;事情执行完毕,即行注销,表明该项公务已经执行完 毕,也就是通过注销公文的方式,督促、监察各部院衙门的日常行政运作。
三、监察御史的功能
明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福 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湖广、山西、云南,称之为道,每道设监察御史若干人,都是正七品,共计一百一十名。这十 三道监察御史在组织关系上隶属于都察院,但直接对皇帝负责。
监 察御史品秩不高,职权相当广泛而重要:既分道监察地方军政官员,同时分工监察京师各衙门,都察院也在其监察之下。对京师衙门的监察权限有:一是通过清查、核实京师衙门公务文书,检查各衙门的公务履行情况,定出政绩优劣,叫做“刷卷”。
刷卷一般是两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对各衙门文书逐一核对,一件一件审阅 分为六档批语:“照过”,即按照程序正确履行完毕;“通照”,即按规定正在办理中;“稽迟”,即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失错”,即公务虽然完成,但有失误;“违错”,即主办官员有顾虑,该办理的没有办理;“埋没”,该办的故意不办,贪赃枉法。刷卷完毕,御史们针对情况做出结论,或令改正错误,或者弹劾。
二是巡视京师军营,检查治安,缉捕盗贼。三是监察礼仪,朝会、祭祀时,监察官员失仪行为,祭品、祭具等是否符合规定。四是监察京师粮仓,科举考试时担任监考官。
对地方监察时,监察御史的主要职责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差御史;一类是按差御史。
专差御史是监察某项专门公务的,《明史职官二》规定有十项专差御史:清军、提督学校、巡盐、巡搽马、巡漕、巡关等等,分别负责清点核实军队人数,巡视国立学校教育和育人情况,监察盐、茶、漕运、关隘情况等。
按差又称为巡按御史,是代替天子巡狩天下的意思,地方军民政务、农田水利、仓储丰盈、狱讼治安、人才选拔、赋税徭役、吏治民风,所有这一切,都在其监察范围之内,同时还有着赈济孤寡、旌表孝义的义务。
对不良官吏,五品以上者,举出证据以后,由皇帝处置,五品以下者随时缉拿问罪。话本小说、笔记戏曲中描绘的钦差大臣,就是指巡按而言,其官品并不高,但因为是代天子巡狩,所以十分的威风。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分区监察地方官员的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五个监察区,基本上和当时的省区相当,称为道,在都察院内有十五道监察御史。其职责构成和明朝相同,既分工监察京师各部院,又分道监察地方。同时,还有各种临时性的专差御史巡视地方,事毕则免。
从制度上说,明清的监察制度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要严密得多;从功能上说,监察制度进一步成为君主集权的制度保证,监察官员成为实实在在的天子耳目,是天子控制臣下的得力依靠。皇权加强了,但是臣下的主观能动性也因此被限制死了,得不到任何的发挥,权力交叉、层层制约,导致的是行政效率低下,政风萎靡。
绝对专制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帝王们处心积虑梦想达到的保证吏治廉洁、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结果总是无法实现,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其间的道理值得深思。
人生百态之前河南首富朱文臣失联?
在河南省鹿邑县玄武镇,提起朱文臣的名字,那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朱文臣是辅仁药业集团、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朱文臣曾多次荣登“河南首富”的宝座,还跻身于世界“胡润百富榜”。
令人遗憾的是,现如今的朱文臣与他的公司走向了穷途末路。
据上交所公告,朱文臣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决定对其立案,但多次与其联系未果,这意味着朱文臣已经失联了。
因巨额债务缠身,公司被立案调查,至今,朱文臣不知所踪,最大的可能性是潜逃出境,来逃避法律的惩罚。
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纵然逃往天涯海角,也罪行难逃,唯一的出路,只有投案自首,认罪服法!
薇娅多高?
168cm。薇娅(viya,1985年9月7日-),本名黄薇,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中国内地网络女主播、歌手,全国青联委员。[1]
2007年,与D-dico、doubleG组建嘻哈团体T.H.P,并担任团体女主唱。[2]自2019年起,亲赴云南、安徽、湖南、青海、河南、黑龙江、湖北等地做公益扶贫直播,用“以买代捐”的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2020年5月,被授予“杭州旅游推广大使”荣誉称号;同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未来榜)”。
2021年12月,税务机关经查黄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对其偷逃税被追缴并处罚13.41亿元。[3]20日,黄薇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深感愧疚,完全接受处罚决定。[4]21日,黄薇被撤销网络诚信宣传大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